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周银堂

新教育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合作模式发展路径

周银堂

摘要:随着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凸显装配式建筑人才的紧缺。本文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围绕校企合作对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装配人才;合作模式;发展路径

引言

装配式建筑生产工艺因绿色快捷,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近年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行。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推广发展、低潮回落、工业化推进等四个阶段。纵观我国装配式建筑校企合作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五种合作模式,分述如下:

1校企合作五种模式

1.1教学工厂模式

该模式由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在校内设立工学结合育人平台,学校通过企业引入项目任务,在任务实施中将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学校的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实行双岗双责,学生在校企共同指导下完成生产任务,实施工学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1.2订单模式

该模式主要指校企合作中企业根据需求量向学校下定单,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的需求量以及培养目标,学校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学生毕业之后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订单模式的合作模式,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获得企业资助,同时还解决了企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降低企业培养人才成本。

1.3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的合作模式,是将理论学习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进行阶段交替,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在企业完成岗位任务。学工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巩固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结合快速成长,加快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生活。

1.4技术服务模式

技术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技术培训,在实施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学校老师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培训技能实现对员工高效培训。技术服务模式能够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服务于地方企业,为地方经济提供服务,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生产技能。

1.5“科技服务”模式

学校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模式是企业提供资金、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确定培养方向,是比较深层次的一项合作模式,在科技服务的模式下,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参与项目开发生产研究,并将实践成果转化成现实产品。总的来说,科技服务模式是一种共赢关系,企业和教师共享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2.1解放思想,寻求校企合作共鸣点

校企合作关系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找到利益共同点,合作不是单向的,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一种共赢,是互惠互利的。学校和企业都要进行换位思考,满足双方的发展,学校要做到求同存异,确保学校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寻求企业和学校的一种平衡,实际运行中不回避企业利益诉求,有利于增强企业方的责任意识,根本上改变校企合作中企业一方有名无实的状况。只有确保共同利益,合作才能长远。校企合作模式是在進行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学校人才培养绩效最大化。装配企业要转变观念意识到自己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使命,明确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企业发展内涵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2.2政府主导,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现实中,不少地方政府没有发挥好校企合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好处,为校企合作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只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使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应该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制度建设。要确保校企合作良性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因为校企合作涉及领域较多,做好政府制度建设确保企业有动力投入人力物力如给予税收减免、资金鼓励等;(2)搭建信息平台。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困难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职业院校供给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和企业所要求的标准存在偏差也就在所难免,故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任务;(3)法治界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利益纠葛。这就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界定,只有做好法律法规的约束,合作才能更加的规范化。

2.3革新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该明确基本的教育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充分考虑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确保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就业和实践需求。在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将市场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确保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在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估的培养,确保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相匹配。在课程体系方面,学校要和企业共同研讨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模式,充分听取企业代表意见,同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采取引企入校模式,参考装配企业技术标准,解析企业生产工艺完成生产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适应企业以及行业发展的变化。

3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及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建立合作关系,但是毕竟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较晚,很多制度不够完善,每个省份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起步也不一样,所能借鉴的经验有限,本文所提基于校企合作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够深入和成熟。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积极实践本研究成果,寻求政策支持,并不段探索修改完善,最终找到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广到更多学校和企业。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校企应该找准利益共同点,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体制建设,引导校企积极合作,进而实现企业、职业院校、人才、市场各方的利益诉求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沈维莉.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J]山西建筑,2016-09-23.

[2]徐叶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02-16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发展路径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军队采购中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模式探析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