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与素质教育提升意义

2019-09-10曲莉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动手能力

曲莉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展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能力和刨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 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体制改革  动手能力  第二課堂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课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优势。现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养当代学生的思想品质

通过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精神。很多学生原来只知道外国有托尔斯豪、雨果或海明威这些人的作品,而不知道中国早就有非常伟大的作品,中国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宝,使学生感到我们民族的伟大,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外出参观访问,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献身祖国的力量、智慧、勇气通过举办各种时事报告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中国,激发他们为中华振兴而学的壮志;通过拜访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让学生了解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历尽艰难,为人民求解放的事迹,激发起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这一切将化作学习的意志和动力,同时也是扭转。厌学风”的得力措施之一。

二、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对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例如博士论坛是学院的传统讲座,目的是希望博士将自己学科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大学生。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大学生对于博士论坛的兴趣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博士讲授的知识专业面太窄,学术性太强,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失去了兴趣。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了博士论坛的内容,博士在介绍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对调整后的博士论坛调查表明学生反响很好。又如学院原来举办讲座,基本是请一些学术专家和企业成功人士来主讲,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根据调研了解到学生也非常喜欢和年龄相近的小有成就的学长交流。为此学院也安排了一些刚毕业三五年但事业已经有所起步的校友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在学业、工作甚至人生其它方面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报告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每次都座元虚席,与一些需要点名但仍然空缺很多的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第二课堂传播学生个人化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及内涵

教育学中的个性可以理解为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表现。它既可以反映人性的共性,也可以反映其差异性。个性是指个体(学生)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方面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

个性化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主张教育要承认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等不同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施以有区别的教育,促使个体和谐完美的发展。

(二)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个性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存有应试教育的深刻烙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要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2.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与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充分自由和谐的个性的目的是一致的。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因材。

3.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前提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是以个性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社会学家高夫在研究人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个性化品质与个人的创造力成正比相关的关系。可见创新精神与个性化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加强个性化教育,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

4.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僵化或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唯分数论的学生价值评价体系,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束缚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沉迷网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并强调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搞好大学第二课堂的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是摆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高等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和我们学生干部都要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这项工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相信,高等学校在第一课堂加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一定会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多方面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动手能力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