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2019-09-10靳祥鹏柯璎珊何宣儒

关键词:制约因素发展方向

靳祥鹏 柯璎珊 何宣儒

摘  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标志,把红色资源以及革命精神作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脚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着力于主动呼吁高校学生共同树立远大抱负、建设伟大民族功业,有利于不断提升师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然而,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仍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制约因素。因此,未来应着重构建红色文化教育模型、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内容形式,以打破制约因素,让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制约因素;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8-0056-04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各族人民,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理论体系为基本指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等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总结挖掘、继承优秀的古代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并吸纳融合世界各民族先进思想文化后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它不仅在中国革命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产生,而且还成为超越了其他革命主义文化的新质文化形态,是处在党中央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文化维度实践运动的产物;它依靠我国社会发展历史,生动真切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风雨过程,以无产阶级自身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发挥着政治信仰的导向功能;它汇集了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朴素、最接近本源、最精髓的部分,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力量的价值核心,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高校工作是学生思想理论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阵地,必须着力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教育质量,加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发掘我国红色文化宝贵资源,传承我国红色文化精神基因,发挥弘扬红色文化的先锋引领与模范作用,全方位着力提升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文化素养,为加快实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繁荣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撑和智力资源支持。

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背景分析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品德塑造功能和情操陶冶的功能,一方面,在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用于培育一代学生的优良思想品格,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优秀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蕴涵积极的民族情感,包括全国军民之间的情、战友之间的情、同志之间的情等等,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深刻感知这些深挚的、诚恳的红色文化优良传统,不忘彼此初心、净化人的心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赴多个革命文化遗址实地考察调研,并多次明确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瞻仰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2017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也被再次作为总书记发言的主题作出重要强调。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仅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时代战略部署与总体布局的要求,更是历史与这个新兴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这些重要部署与论述、文件精神、理论教育和系列实践活动,为高校培养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发扬优秀的中国革命文化传统,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办学发展总方向,提供了一套根本办学准则。高校育人育才作为当代中国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主阵地,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理念应始终如一,贯穿于育人育才教学全程,发挥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与带动示范作用,实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基因有效培育与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承。高校教师应当合理配置利用好高校红色思想文化教育资源,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方式,探寻高校应当如何开展面向学生的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深挖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资源,改良高校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从而探索构架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当前,各高校响应号召,推陈出新,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如火如荼,各式各样创新性的党建形式被运用到高校具体工作实践当中,“宿舍文明建设谈话会”、“建设校园文化涵育核心价值”现场经验交流会等等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陆续组织并深入开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少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并未完全取得预期中的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这主要是由于有些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未充分贴合当代高校学生的兴趣点等诸多现实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存的壁垒、探索改进方向,我们以中山大学学生群体为试点,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三、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调查研究

高校学生作为红色文化教育最为直接的参与者,倾听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心声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我国高校学生对中国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开展的基本认知情况,中山大学一研究小组于2017年9月面向来自中山大学七个院系的在读大学生开展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269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44份,调研问卷覆盖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学生信息。针对红色文化认知情况与效果评价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焦点访谈3次,每次邀请6-8名学生及2位老师参与,深入了解相关情况。结合背景分析,针对着重关心的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认知情况,我们根据调研与访谈结果总结出了现行红色文化教育三大突出问题:

(一)红色文化教育得到学生广泛认同,但存在缺乏体系建设、教育力量薄弱等问题。

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方面,70.49%的受调查同学认为“有必要”,甚至“非常有必要”, 并且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有必要面向全校开展中山大学校史和革命傳统教育,表明了同学们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热情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但在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文化认知情况方面,只有15.98%的受调查同学认为对红色文化“非常了解”或者“了解”,超过八成(84.02%)的同学对红色文化“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

[表一:红色文化教育必要性 有必要/非常有必要 70.49% 没必要 29.51% ]

[表二:红色文化认知情况 了解/非常了解 15.98% 不了解/不太了解 84.02% ]

问卷中所呈现出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的情况,根源上在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与师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一位受访老师表示,“目前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系统完备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大部分高校习惯于遵照上级党组织的通知、文件开展教育活动,而没有将红色教育资源主动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1]而受访学生也表示,“对于一些红色历史经典的认识与了解变得越来越少,对于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作品的欣赏品鉴也变得越来越少,学校开展的红色经典文化宣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走过场、没深度’的情形。”[1]

(二)红色文化教育途径陈旧单一,形式内容侧重说教,缺少吸引力。

在红色文化教育途径和方式方面,64.75%的受调查同学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结合校史学习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参观学习”(14.34%)、“专家讲座”(10.25%)、 “随堂听课”(8.2%),“其他”(2.46%)等方式较少。就本科生而言,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课程仅在开学初设置,红色校史教育传播频率之低、活动方式之单一值得我们反思。

[表三:红色文化教育途径 新生入学教育 参观学习 专家讲座 随堂听课 其他 64.75% 14.34% 10.25% 8.20% 2.46% ]

尽管近几年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提升全体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但是, 在将其应用于具体教学时,由于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机会并不充足、交通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场地严重缺乏等原因[2],形式上通常还是拘泥于组织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或组织观看红色影视、听革命故事报告等较为浅显的层面[3],没有能力做到深挖精神形态层面无形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内在的思想和精神主题及其时代精神價值提炼还不够深入。如此,教育活动自然会缺乏明晰的思想指引、内容缺乏吸引力。

从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同学们认为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结合,通过情景讲座、影视作品(如电影、纪录片)、话剧、音乐的形式开展,还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结合素质拓展、户外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学习红色文化。这也提示我们,在推广校园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时,应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生动,互动性也不足,很难激发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兴趣。应当采用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校史和红色文化,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加深同学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另外也需结合时代特色,全面构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三)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建设成效不明显,绩效评价机制缺失。

在红色文化教育效果评估方面,72.95%的受调查同学对效果“比较满意”、“满意”或“非常满意”,其中只有6.15%的同学认为“非常满意”,仍有27.05%的同学认为“很不满意”。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四:红色文化教育效果 满意 72.95% 不满意 27.05% ]

受访同学提到,“现有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较为刻板,平时我在学习很疲惫的状态下很难做到提起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显然,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与活动形式,师生自然不会喜爱,进而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成效便不明显。时间短、层次浅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时间与心神精力的综合投入相对较少,大多数教育活动也并没有及时作后续的活动效果评估和整体质量考核,缺乏深入总结分析和理性思考改进[1],因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质量低下、效果依然堪忧。

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发展方向

综合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同感和期望值都比较高,但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缺乏整体性和吸引力、途径陈旧单一、教育力量缺乏有效整合与合理分配,除此以外,新媒体参与不够也是原因之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诉求,探寻未来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

(一)因地制宜,以红色精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

如今高校中存在许多潜在的红色教育资源尚待挖掘,例如许多校园历史建筑均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远的教育意义。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红色资源、挖掘自身红色基因,深挖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发展独具特色的教育内容,精心打磨校园红色文化精品项目,选择学生喜爱和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项目,让学习中华经典、传承红色文化的氛围在校园内流行。利用高校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激活内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因,从学生教育的多个角度充分挖掘利用学校资源,实现红色文化教育校园化,增强教育内容可接受性,以校园红色文化、校园红色历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培育中华文化自信,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融会贯通,以红色经典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红色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第一、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专业技能教育、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模式,邀请优秀师生党员代表开讲,以大型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充分展现“信仰的力量”,多维度、立体化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高校还应在凝练红色资源,发掘红色基因的基础上,使红色文化教育从传统的浅层次的“说教式”向深层次的“互动式”和“体验式”转变,与学校党团工作、校园文化、社会教育实践等内容相结合,设计客观反映史实的“实践课”。

(三)开拓创新,以红色实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依托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师生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实现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相结合,推动红色主题内容内化为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取得进一步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徐正兴.高校红色教育的困境分析与优化策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05).

[2]舒前毅,朱清华.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05).

[3]王芬.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33(06).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靳祥鹏,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柯璎珊,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本科生在读,2016级金融学专业;何宣儒,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在读。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发展方向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