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019-09-10张峨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一脉相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度重视教育,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了系统而又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8-0028-05

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优势和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历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无论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把它作为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增强战斗力的一项优良传统、一条重要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都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重温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好务。

一、关于“服务”和“保证”的科學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指出:“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以后,全党要注意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1]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指出:“现在群众中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很多,党内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也很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2]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党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社会全局中比较,得出了“服务”和“保证”的科学结论。

邓小平多次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这一任务,必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这是邓小平向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和“保证”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强调“生命线”的作用,这丝毫没有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没有减轻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相反,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三)邓小平对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保证”作用的认识

1.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革命传统

邓小平认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凭借这种政治优势,我们引导、教育、发动和团结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时,这些宝贵经验也成为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十年动乱中,林彪、“四人帮”把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优良革命传统破坏了,他们“把政治和经济、政治和文化、政治和业务对立起来,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危害。为此,我们必须“把被‘四人帮’破坏了的优良革命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3]

2.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认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4]而“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5]。

3.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6]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力地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建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的科学论断

(一)胡锦涛特别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胡锦涛指出“全党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党的理论正确和牢固与否,直接关系着党的兴衰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理论上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7]

胡锦涛认为,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的种种新变化对我们思想产生的影响,要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胡锦涛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奥秘所在。

(二)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呈多样化趋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的形势更加复杂。这些,都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锦涛指出,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04年1月,党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旨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重点,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提高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3月,胡锦涛在新华社《内参》上看到一份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对此他“深感忧虑”,当即批示中宣部教育部要深入研究,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工夫,力争几年内高校思政课教学有一个明显改善。

3月下旬,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了长达9个月的调研。随后,高校思政课新教材编写被纳入“马工程”。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出台,从顶层规范了高校思政課的课程设置,实现了高校思政课全国教材“一本通”。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工程,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紧密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保证,而且创造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新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我们党与时俱进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8]。

(二)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代新形势,必然要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在这里,总书记用“生命线”阐释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三)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把握关键、立意深远,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党的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教育理论的精髓,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让我们回顾一下习近平的“立德树人”新思想:

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9]

在2019年3月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了,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10]。

(四)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1.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校抓起,要从娃娃抓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2.习近平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3.习近平指出,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再加上我们有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4.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还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回顾2014年9月,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曾经提出“好老师”的四条标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今天的“六条标准”比过去的“四条标准”,不仅要求更高,而且针对性更强。

5.习近平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隐性教育”这八个方面的统一。

思政课是认知教育,如何“有理讲得清、讲了有人听”,如何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既有思想性、理论性,又有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这“8个统一”给出答案。这“8个统一”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遵循了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习近平指出,全党全社会要齐抓共管,努力办好思政课

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

以上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对于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来说,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我们今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具有重要启迪和指引意义。

六、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把“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度重视教育,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建设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在各自所处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关于思想政治建设的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都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观,并形成了系统而又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把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和思想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到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314.

[2][3][4][5][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106,358,365,182,365.

[7]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研究班上强调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N].人民日报,2000-11-14(01).

[8][9]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19-06-1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9/11/nbs.D110000renmrb_01.htm.

[10]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19-06-18].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9-03/18/c_1210085510.htm.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张峨建,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思政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