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人体词“眼”一词多义的隐喻和转喻认知研究
2019-09-10韩双榴
韩双榴
摘要: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理解、表达客观世界的重要认知方式,也是构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映射作用获得新义,形成了词语的一词多義。本文以“眼”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分析阿拉伯语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了解阿拉伯人体词义发展背后的思维模式,为阿拉伯语学习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隐喻;转喻;人体词;一词多义
0 引言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一词多义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指一种词汇形式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1]这些义项同属一个原型义的转义、引申或衍生意义,义项之间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性是判断一词多义和一音多义的重要依据。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各义项之间具有关联的一词多义。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多个义项的拓展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人类在不断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基于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不断地构建、丰富和表达概念的语言,在语言经济性和省力原则的共同作用下,人类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由一词一义变为一词多义。
此外,人类认知世界时遵循“近取诸身,远诸取物”的原则。[2]当人们不断的接触新事物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就自然而然的使用身体部位和器官,即人体词来表示客观世界的其他概念以及抽象概念,是衍生其他概念的重要概念之一。“眼”作为人类最重要和最熟悉的器官之一,是人类观察和感受个体外客观世界的重要器官,所以笔者选取“眼”作为人体词研究的个例,试图揭示阿拉伯语词义的拓展方式,对阿拉伯语词汇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1 阿拉伯语人体词“眼”的隐喻认知分析
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是指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领域,是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这种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植于人体、人的日常生活体验及各种知识。[3]即借助已知的事物去描述、类比、认识、理解、表达另一类事物。通过隐喻,词语基于本义引申出其他义项,从而变成了多义词。相似性是隐喻意义产生的基本条件,相似性可以是客观的相似,也可以是主观的相似。[4]跨域映射基于两者具有相似性或能创造相似性的基础上,使原本表面上看来无相似之处的事物变得相似了。
词的原型义是运用隐喻的基础。[5]阿拉伯语中“眼”的本义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引申义由原型义隐喻而来,是原型义映射到其它域的结果。原型义是本体,引申义是喻体。以下分别基于形貌相似、功能相似、和位置相似的隐喻扩展模式,对人体词 “眼”的隐喻映射进行分析。
(1)形貌相似:基于形貌相似的隐喻指多义词本体和喻体在形状、外观、颜色、大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且二者不在同一个认知域内。例如:
“.”(沙漠中一眼清泉喷涌而出。)
“.”(我用金币买的这个奴隶。)
“.”(太阳升起,太阳落下。)
第一句,“”的意思是“从地下流出水的泉眼”,由原型义“眼”隐喻而来,成为了跨越了人体域的新的概念。眼睛凹陷与面部上方,形状如洞孔,且是水亮的,这一特征被映射到沙漠中出水的地方,它往往是一个形如眼睛的洞孔从地下冒水,阿拉伯人在二者形貌相似的基础上扩展出“泉眼、水源”的隐喻义。
第二句,“”的意思是“货币第纳尔”。古代阿拉伯人使用的货币是圆形的、称作第纳尔的金币和银币,阿拉伯人在其与眼睛形状相似的基础上扩展出“金币、银币”“第纳尔”的隐喻义。
第三句中,“”的意思是“太阳”。眼睛的虹膜或是丝状、或是网状,以圆形的瞳孔为核心向外散射,如同太阳给人们的视觉效果一样——以一个中心点向外散射,因此人们通过隐喻,从“眼”扩展出“太阳”的引申义。
(2)功能相似:基于功能相似的隐喻指多义词本体和喻体在功能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且二者不在同一个认知域内。例如:
“.”(国家元首向埃及派了一名间谍。)
“.”(他是他的监护人。)
“.”(这首诗篇是最珍贵的诗作之一。)
第一句中,“”的意思是“密探、间谍、眼线”。眼的主要功能是观察事物、收集外部信息,与间谍的侦查功能有着相似性,将“眼”从人体域映射到人物域,便产生了“眼”是侦查情报、打听消息者的隐喻义。
第二句中,“”的意思是“监护人”。眼具有看、盯着的功能,与监护人需要将目光投放在被监护人身上以进行看管、看护有着相似性,“眼”通过隐喻产生了新义。此外,通过眼睛看和观察的功能,映射在人物域还隐喻出“卫兵、哨兵”的含义。
第三句中,“”的意思是“最珍贵的,最好的,精华”。此外,将“眼”十分珍贵的认知体验映射到人物域中,便引申出“一个亲兄弟”“亲人”“乡亲”的含义,表示最亲、最珍贵的人。
(3)位置相似:基于位置相似的隐喻指多义词本体和喻体在所处的位置具有相似性,并且本体和喻体不在同一认知域内。例如:
“.”(他离得近。)
本句中“”字面义为“眼睛可视范围内”,从位置上看,靠近眼前、眼睛可见的就表示空间距离近,因此将眼睛的可视范围映射到空间域,便产生了“眼睛可视的”是“近的”隐喻。
2 阿拉伯语人体词“眼”的转喻认知分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手段。转喻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源域和目标域属于同一功能域,它们之间的语用功能联系使目标域在心理上被激活。[1]隐喻属于跨认知域的映射,转喻属于同域映射。与隐喻相同,其实质是概念性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活动,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6]因此,转喻也是词义引申和扩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涉及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的关系。[6]本义往往是转喻中的本体,引申义是转喻中的喻体,本体和喻体具有邻近性,喻体代表了本体的某一特征,因而能够代替本体。
阿拉伯语人体词“眼”的引申义中含有的三种转喻拓展模式——整体转指部分、部分转指整体和因果转喻,通过转喻由原型义引申出新的转喻义,原型义是本体,引申义是喻体。以下对阿拉伯语人体词 “眼”的转喻映射进行分析。
(1)部分指代整体:多个部分组合构成整体。多义词中,本体是部分,喻体是整体,人体多义词通常以人体的一个部位转喻整个人。例如:
“.”(他就是那个人。)
本句中“”转喻为“人、本身”的意思,以人体的部分——眼睛指代人这个整体。此外,还有“人的相貌、外表”的转喻义,以眼指代整个面部或容貌。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通过选取事物最突出、显著的部分来代替全部信息,体现了省力原则,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信息,实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2)整体指代部分:整体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部分构成整体。多义词中,本体是整体,喻體是部分,以整体指代部分。例如: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
这一句中“”不是字面“第一个眼睛”的意思,此处“”转喻“视线、目光”,以眼睛这个整体指代眼睛看事物时所投射的视线。
(3)因果转喻:因果关系中,一种用原因表示结果,另一种用结果表示造成该结果的人或事。[1]在多义词中,以原因代结果的本体是原因,喻体是结果;以结果指代原因的本体是结果,喻体是原因。例如:
“.”(我祈求真主保佑你远离一切魔鬼,不被毒眼所伤害。)
这一句中,“”已经不是“眼”的原型义,而是转喻义“毒眼、凶眼、恶眼”,指因嫉妒或仇恨而产生的不怀好意、恶意的目光。人的心理、情感会通过眼表现出来,心怀怨恨或嫉妒者的眼睛会表现出凶恶和恶毒,充满仇恨或嫉妒的“眼”是产生“毒眼”的原因,“毒眼”是心怀仇恨或嫉妒的“眼”的结果,以“眼”喻指“毒眼”是原因指代结果的转喻。
3 结语
本文以阿拉伯语人体词“眼”为例,探讨了其多个义项的转喻和隐喻引申机制,以及原型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发现:
第一,阿拉伯人以相似性为基础,通过形状相似、功能相似、位置相似三种隐喻扩展模式,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形成引申义,构成了一词多义。因此,在学习阿拉伯语一词多义时,通过原型义与引申义之间的相似性的联想可以更好地理解词义,有些义项可以在母语中找到对应的,这是因为人类拥有类似的感知体验和理解;也有一些无法在母语中找到,这是因为参照点和一些经验体验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词义产生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
第二,阿拉伯人通过整体与部分的指代、整体中部分与部分的指代两种转喻拓展模式,也是形成一词多义的重要认知模式,这种指代方式实现了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全部的信息,体现了省力原则和语言的经济性。因此,学习阿拉伯语一词多义时,从原型义与引申义之间邻近和突显关系的角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义,帮助第二外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吴昊.隐喻视域下阿拉伯语派生构词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3]赵彦春.认知语言学:批判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