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韦宁娟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积极赏识消极

韦宁娟

摘 要:“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学生能否有效的受其影响,是赏识教育成败的关键,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普遍对学习表现出厌学态度,这对教育的传播以及学生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本文就学生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的成因从主观和心理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理念;积极;消极

赏识教育就其内涵是让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起自信心,消除自卑,调动潜能,在生命的长河中勇往直前。它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新模式或教育理念。从教育心理学讲,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尤其是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便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一心理需求。“赏识教育”恰好还能够弥补“抱怨教育”的种种弊端,使学生能在喜悦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教育,可以大大地减少教育成本增加教育的收效。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而赏识教育即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它的最大好处是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极大地激发和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变得自尊自信和具有坚强的毅力及排除万难的勇气。如果通过赏识教育孩子变得虚荣脆弱,那并不是赏识教育的错,而是教育者并不真正了解什么叫赏识教育和怎样进行赏识教育的原因。

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人望文生义,把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对立起来,这是不正确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排斥的。其实在赏识教育中也包含着挫折教育。比如孩子遇到一个困难,你鼓励孩子自己克服,當困难真的被孩子克服以后,你对孩子大加赞扬,然后再鼓励他克服下一个困难,这样孩子在不断鼓励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难道说这不是很好的挫折教育?

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结合”、“一个把握”

1、 “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不仅可以批评,而且还要更大胆地批评。关键在于批评的方式方法,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珍贵礼物,孩子那怕一时不理解,长大后也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一种春风拂面的批评学生会不接受吗?

若把“表扬”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只重视正面的赏识激励,而忽视大胆的批评和挫折的训练,这是“赏识教育”的误区。如此就会助长学生的傲慢无理,成为学生容忍错误的挡箭牌。实际上,赏识并不排斥批评,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该指正的问题要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错误也决不能迁就。但运用批评要讲究艺术,要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

2、“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在“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根据需求去赏识,赏识要恰到好处。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他们会感到赏识是一种虚伪,继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时,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赏识还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在适当赏识的同时还要多提新要求,使其改掉不良习惯。在大力推广现代教育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赏识教育”成为教师教育学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3、“赏识教育”与奖惩分明相结合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赏识教育”中也应包含有批评。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平衡,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他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精彩极了”,父亲对他的评价“糟糕透了”。他从母亲的“赏识”声中,得到爱的力量,是他以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从父亲的批评声中,得到警告的力量,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惩罚教育。

4、“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就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经受风雨的洗礼。倘若它不能接受任何的批评和挫折,那它再大的身躯也无法抵挡丝毫的风雨。

5、“赏识教育”要把握好教育时机

“赏识教育”要求有相应的教育素材和教育时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的优点和缺点,有了素材依托,那么就要准确、适时地把握教育时机。如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及时赏识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事后很久才赏识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大得多。显而易见,“赏识教育”要把握好教育时机,突出适时渗透,巧妙结合,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才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才会收到真正意义的教育实效。

当前我国及待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问题,而中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最终有效地解决不是依靠学生本身,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正确有效地成长,激发学习的潜能,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懈的努力才能开创学习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积极赏识消极
消极的后果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让自己发光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