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堰:以德治村,厚植文明乡风
2019-09-10毛思洁
毛思洁
走进陆家堰村,屋舍古朴,田野悠悠,小桥流水,庭院花开,尽显恬静的田园牧歌之美。村民的文明停车、文明养犬等良好习惯,更是与这美好画面交相辉映。从曾经的“贫困村”“脏乱村”“上访村”,逆袭成为荣获省级“森林村庄”、全国文明村等诸多称号的和諧美丽新农村,连续4年无上访无诉讼无大案,这背后的奥秘,是德治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出“润物无声”的柔性力量,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勤俭持家、和睦共处”“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勤善和美,崇善孝敬”……在村里走走,记者发现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挂着红色小牌,上面记录的是家风家训。朴实的语言,映射出美德的传承;对家风的提炼和培育,激发出村民内心向善向美的力量。
金云燕是村里一家汽车配件企业的老板娘,说到家风,她给出的关键词是诚信、孝敬和勤劳。她说:“做企业和做人一样,诚信为本,勤劳致富。家风家训一亮,也经常提醒我要做个怎样的人,村里的变化,也让我更有幸福感。”
在村文化礼堂,记者看到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大礼堂、老年活动室等室内基本设施齐全。据了解,平时有什么活动,村委会说一声,村民都会积极参与。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和美乡风理事会”,破除陈规陋习,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比如,列出办酒席的建议指南,在菜单价格、场地费用上引导村民不攀比、不浪费。
村干部告诉记者,依托文化礼堂,陆家堰文化活力日益迸发,腰鼓队、广场舞队、门球队、戏曲队、篮球队等文化队伍不断涌现,村民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文艺会演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团队在舞台上用文艺的力量歌唱家乡、弘扬社会正能量,在舞台下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文明劝导,成为引领文明风尚的先行者。
村支书姚宏法说,推动文明乡风,更需要党风带动民风。2008年,他带领全体村干部签订了包含“带头严守工作纪律、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建设平安乡村”等“十个带头”的“村干部公约”——“初心契约”,把上任获得的权,变成为村干事的责。同时,村全体党员签订了包含“五个争做”“五个不得”的“党员公约”——“奉献契约”,承诺不得触碰法律、组织纪律等底线。
村里配备3辆“初心号—党群连心车”,村干部轮流每日骑车走村入巷,重点走访矛盾复杂自然村、对村里工作有意见或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今年5月以来,已开展巡察120多次,累计收集村民意见、建议55条,真正做到村庄天天走,民意时时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全体村民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主动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累计400余人参与法律宣传教育,商议修改制定村规民约等10余件。热心村民组建村调解委员会,突出抓好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调处,累计受理矛盾纠纷6起。该村每户家庭都签订了一份“村民承诺书”——“生活契约”,其中包含垃圾分类、平安建设、文明养犬等内容。对于养狗的人家,村里都发放了清理粪便的铲子和遛狗时用的帆布束犬链,并规定了遛狗时间(5时到8时、17时到20时),其他时段,村里看不到一条家养狗。为做好垃圾分类,村里制定了奖罚分明的制度,成立了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志愿者组成的监督组,经常在晚上入户抽查。如果连续3次被敲“蓝章”,则该户村民将被认定为“不合格”,将无法享受村里的相关福利待遇。明晰的制度加上严格的执行,如今,村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自觉习惯,全村垃圾分类率实现100%。
近年来,村里凡人善举不胜枚举。如郁品龙老人,尽管自身收入有限,但仍捐款支持说事长廊建设,在建成后,风雨无阻打扫长廊。金云燕先后为村里的各项建设捐款近10万元,还挤出时间参加志愿服务。70多岁的吴应龙,义务成为村里的绿化养护员,村里这些年种植的花草和树木,被养得越来越精神。
陆家堰村以“德”为基,让文明乡风从盆景变风景、从风景变风尚,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朴素的展现,亦是一个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