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不负重托 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宁波样板
2019-09-10吴剑
吴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就是要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指引下,宁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强化使命担当,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就宁波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情况,本刊记者专访了宁波市农办主任、市農业农村局局长李强。
记者:李局长您好,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总体部署,宁波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多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强:宁波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联动实施、重点突破,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是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不断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体系基本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尤其是“四个优先”落到实处,合心合力合拍推进乡村振兴的局面进一步形成。宁波市已基本构建起五年战略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安排、具体工作实施等多层次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宁波市整体被列入省部共建乡村振兴先行创建市名单。
二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的主载体、主平台,集中力量实施“152211”工程。“两区”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主导产业集聚区总面积超30万亩,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三是美丽乡村示范效应显著。坚持全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推动村庄整治从地上向地下、从平面向立体、从院外向院内延伸拓展,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
四是涉农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宁波市成为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赋权、活权改革加快推进,象山县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领导的高度肯定。推进乡村治理创新,象山县“村民说事”、宁海县“小微权力清单”两项制度均入选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记者:2018年以来,宁波市完善了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应该说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基本敲定。请您解读一下宁波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
李强:从去年开始,宁波市先后制定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美丽乡村的意见》《宁波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为宁波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在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工作部署,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尤其是干部配备、要素保障、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
在目标任务方面,围绕创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着力打造融合深度全面、产业优质高效、村居绿色优雅、生活幸福美满、治理规范有效、创新活力持续的乡村振兴“宁波样板”,为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三农”基础。
在工作举措方面,重点是推进“六个高质量”,即加大统筹力度,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突出优化提升,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聚力景区打造,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强化增收攻坚,高质量推进富民强村;加强制度供给,高质量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治理机制,高质量提升乡村善治。
记者: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请问今后宁波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
李强:宁波市乡村产业振兴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 “152211”工程,推进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一是做大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国家省市县四级园区和主体自建园区,着力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发展大平台。到2020年,全市要创建15个省级以上园区、20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0条年销售5亿元以上的全产业链、100个美丽田园示范基地、100个现代农业庄园和田园综合体。
二是做强主体。结合全省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三类主体。积极引进和培养农业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
三是做新业态。以农业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培育一批融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农机、农资、农技等生产服务业,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民俗体验、创意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积极创建民宿经济集聚区和民宿典范项目,全力举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四是做优品牌。走品牌强农之路,要加快建设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加快推进“蓝色港湾”建设。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品牌格局,扶持振兴余姚榨菜、奉化水蜜桃、宁海望海茶等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宁波汤圆、慈城年糕、象山海鲜等乡愁产业,做大做强“甬优”种业等特色产业品牌。
五是做实安全。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畜牧业发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农业清洁化生产、土壤污染防治、耕地质量保护等农业绿色发展七大行动。全市农作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全覆盖。
记者:2003年以来,宁波市持续推进“百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请问下一步宁波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是什么?
李强:宁波通过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农村面貌实现了根本性改变。2018年,省“千万工程”获联合国颁发的“地球卫士·行动与激励奖”。宁波有8个集体、34名个人被省政府记功,17家单位、133人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宁波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做法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新时代对美丽乡村建设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景区村庄创建。实施“千村景区化”美丽乡村振兴计划,加快推动农房设计落地,加强村庄规划风貌引导,到2021年完成1000个以上的A级景区村庄创建任务,其中3A级达到150个以上。
二是提升环境整治水平。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今年要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374个,创建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乡村15个。
三是推进村庄分类创建。对标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推动美丽乡村“整镇示范、整县提升”。高标准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合格村、示范村、风景线,到2021年,省级示范县力争达到50%。
四是推动村庄有机更新。将村庄建设与安居宜居美居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推广“一户多宅”清理和村庄梳理式改造。
记者: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富民强村。请问,下一步在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强:2018年宁波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33元,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9∶1,连续15年保持缩小的态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促进农村“三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一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重点是促进多元增收,在稳定工资性、经营性收入的同时,逐步扩大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要鼓励创业创新,引导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能人返乡创业。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
二是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重点是精准帮扶,缩小同全市农民平均收入的差距。2020年消除收入1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提升帮扶精准度,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努力挖潜提供公益性岗位。对没就业能力的,强化政府兜底保障。
三是集体经济收入。重点是创新发展方式,打赢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战。推广镇村统建联营、“飞地”抱团等模式,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今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记者:近年来,宁波市在乡村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出了乡村振兴宁波品牌。请问在推进乡村治理方面宁波下一步还有什么具体举措?
李强:下一步宁波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精神,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明确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要职责,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完善“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选派。
二是完善治理机制。打造“村民说事”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升级版,组织实施“村民说事”乡村治理省级标准化制定,争创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推行“村民说事+互联网”模式。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
三是引导多元参与。发挥好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健全法律服务会、红白理事会、新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制度,引导新农人、新乡贤、法律顾问等参与乡村治理。
四是倡导文明新风。实施“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三年专项行动,推广乡风文明指数、农村诚信指数测评,開展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村文化礼堂和文明示范线培育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