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9-09-10张婵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词语思维能力课文

张婵君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素质教育中,这个问题的解决更显得有实际意义。历年来,我按照新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强化阅读效果

低年级学生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很明显。他们感觉事物的选择性,主要决定于兴趣。有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会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容易被感知,反之,则不易被感知。因此,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关键一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问题,使学生在乐中受到思想教育,在乐中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人的感情”反映在小学生的身上,主要是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示范朗读,采用教师范读、播放录音等方法,让学生模仿学习。为了使课文的意境尽可能地通过朗读展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我精心研究和确定朗读时的语调、重音、表情,录制出各种类型课文朗读的磁带,给学生朗读课文导向和参考。学生朗读练习和磁带标准音一对比,便能很快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学生朗读时形式也灵活多样,有时齐读,有时个人读,有时分角色读,有时大声朗读,有时小声低吟……这样,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兴趣盎然,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朗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采取阅读五步法训练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五步法是:第一,轻声读课文,让学生利用拼音和字典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第二,边读边思考,找出疑难问题;第三,带着问题再听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第四,逐段逐句逐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五,指导学生练习用表情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词句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准确用词及表达意思的能力。通过换词,找同义词、反义词等方法,让学生从训练中认识到词语对表达意思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如在教学课文《初冬》时,对“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这一段话,我问学生:“形容太阳慢慢升起来的词语还有哪些?”有的学生说:“徐徐升起”;有的说:“冉冉升起”;有的说:“缓缓升起”;还有学生说:“懒洋洋地升起”。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也积累了词语进行了说句训练。

三、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刚刚发展的情况,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在教学中,我根据阅读教材的内容,启发他们想问题勤动脑,爱动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小马过河》一课时,我就启发学生: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就深刻多了,联想的内容也丰富多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从一開始就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质疑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课堂上提倡质疑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增长学生的智慧。

四、扩大阅读面,开拓知识视野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除读懂教材的课文后,还希望读到更多适合他们读的文章。这样,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开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积累词汇。

在开展读书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注意坚持收集词语和佳句,还要背诵下来,鼓励学生把积累的知识用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去。如他们形容“云”的变化时,有些同学把课外收集的有关词语佳句纳入口语,他们说:“天上的云,真是形态万千,变化无常,她们有的像羊群一样来来去去,有的像白玫瑰花,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排列着,有的像江面上的点点白帆,有的……”他们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识丰富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能看、能说、能写,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词语思维能力课文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