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初中物理有效实验教学的策略

2019-09-10林颖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初中物理

林颖新

【摘要】 初中学段是学生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的阶段,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演示实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小实验的作用,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是如此,大部分物理的理论知识都是从生活中的观察和经过各种实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后得出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实验目的作为出发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慢慢地探索物理知识。当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去总结出物理结论的时候,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为以后在学习中使用这些方法奠定了基础。

一、初中物理实验概述

实验,是物理课程开展的基础,因为与物理相关的概念和规律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后总结得出的。同时,物理结论是否准确也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因此,实验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实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单单是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实验教学的力量,此时就需要借助实验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概念真正的意义。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通过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学段物理演示实验比较生动有趣、形象真实,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实验流程和实验现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去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一个物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对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具有较强的悟性,而这种悟性的培养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各种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教材上要求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应当展现在课堂中的,但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可以将教材中的一段话、一个插图、一道习题通过演示的方式放到课堂中。演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也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演示”。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密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两杯水、一杯油、一块石头、一块泡沫,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油倒入其中一杯水中,将石头和泡沫放到另一杯水中,然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油的密度小于水,石头的密度大于泡沫。

三、借助实验提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教师完成某个任务,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行为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操作技能、学习态度等。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一些物理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增加,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电路的连接方法》这一课,可以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行探索,给予学生思考、创作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教室中现有的电路设备做演示实验,先让一个学生分别闭合与断开风扇和电灯的开关,同学们认真现察风扇与电灯的工作情况;再让另一个学生断开另一个开关,学生观察到灯和风扇都不工作了。教师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单独闭合灯(或风扇)的开关时,只有灯(或风扇)工作?它们在工作时有没有相互影响?而當另一个开关断开后,为什么它们都不工作了?”通过这个演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进一步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重视教材中的“小实验”

在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只关注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常常忽视了教材中的“小实验”,因为有的教师认为这不是教学重点,与考试没有太大的联系。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的观念没有能够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往往比较容易获得,而且比较贴近生活、便于操作,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便于在日后的生活中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电磁铁》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自己制作,在下一次课的时候进行展示,学生在制作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做的电磁铁的磁性不大,就会相互讨论或者询问老师如何能够提高电磁铁的磁性。这样一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电磁铁的特性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五、不定期开放实验室

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都会不一样,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认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想要去探索更多的知识;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或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在实验课上因为害怕出错而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希望课后能够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因此,可以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物理知识;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有了锻炼自己、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机会。此外,对于物理爱好者来说,还可以组队研究有趣的物理题材,开展探索实验。不定期开放的实验室,宜采取自愿原则,有需要的学生都可以向教师申请使用实验室。

想有效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真真正正地实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将实验教学充分、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贝婧一. 立足核心素养 优化物理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5):59-60.

[2]屈道成. 实施初中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策略思考[J]. 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7:20.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初中物理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开展钳工综合练习
新犯罪形势下对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