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陈吉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实验有效策略初中物理

陈吉青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物理小实验的特点,深刻认识它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着力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并把它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便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有效策略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它作为一种揭示、验证自然规律的有效手段,不仅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形成物理概念、规律和重大理论的基础。在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全面发挥物理小实验在学科中产生的多层效应,既要让这些小实验来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力争高质量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

一、物理小实验的特点

第一,融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许多物理小实验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高,通常借助一些与他们熟悉的玩具、体育用品或生活用品等,这些东西往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气球、乒乓球、玻璃杯、弹簧等。第二,实验内容和教材内容相吻合。尽管物理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小实验,但是有时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会另外推荐一些与教材主题相切合的小实验。比如“小木棒提米”“寻找不均匀细长木棍的重心”等小实验。第三,实验操作容易,内容叙述精炼。通常而言,物理小实验的原理是比较简单且容易理解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容易观察,为他们自己动手创造了便利条件。比如“吹不大的气球”“沸水煮鱼”“乒乓球托起水瓶”等实验。

二、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实验的积极意义

第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物理小实验都是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所用的材料也来自生活,因此学生对这些物理小实验倍感熟悉,他们动起手来就比较容易了。同时,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物理小实验对他们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初中阶段是学生求知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还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才能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正如“眼见为实”的道理,学生通过亲眼观察或亲手操作物理小实验,更能够增进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初中教材中的很多物理实验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动手去操作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进一步拓宽实验思路,不妨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小实验适当改进,让学生去寻找一些合适的替代物,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以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实验的有效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实验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過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现象,有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发挥想象力,促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比如,以“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先准备玻璃器皿,并在器皿中放置适量的紫色小颗粒。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教师随即点燃酒精灯,将玻璃器皿在火焰上方来回晃动几下,起到加热的作用。片刻,玻璃器皿中紫烟环绕,学生个个很好奇地睁大眼睛观察着,情不自禁地说:“好漂亮、好神奇。”此时,教师不妨顺势讲解碘从固态转化为气态的奇妙现象,这就是升华现象。等温度冷却以后,这些固体小颗粒又变回来了,这就是凝华现象。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演示实验,既能够把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倡导探究式实验,助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借助物理小实验的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分组实验操作中去探究规律或数据,有助于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以“透镜”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就有透镜,如自己家中的“猫眼”,室内的人透过“猫眼”可以看清门外的人,以此来识别室外的人。但是这个“猫眼”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室内的人才能看清室外的人,而室外的人看不到室内的人。这到底是什么原理?于是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个“猫眼”,然后鼓励学生上讲台,并指引其把“猫眼”的部件拆卸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其内部构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并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终于对透镜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巩固课堂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小实验的原理往往与本节课的知识有关。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实验时,要服务于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断降低知识的难度,以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师通过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接着引导学生回想、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人的呼吸”“塑料挂钩压在光滑的墙壁上”“钢笔能够吸进墨水”等现象。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分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性,帮助学生有效认识了其原理。又如,小实验“木棍撬动石头”,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杠杆省力的效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小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现象中的大道理,其教学效果自然得到大幅提升。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程度发挥小实验的优势,切实提高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表明,教师恰当运用小实验,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使学生的实践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计划对学生开展和实施小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研究教材内容,科学合理设置一些小实验,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制小实验、改进小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琪彬.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许善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猜你喜欢

小实验有效策略初中物理
利用微型实验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快乐
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