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主题图运用策略
2019-09-10胡小花
胡小花
【摘要】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主题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是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总结了主题图的教学价值,然后分析了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运用策略
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每册数学教材都匹配着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图,有时为了教学需要,不少教师还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改进了一些主题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教材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灵活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才能为今后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认识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编者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绘制的,对训練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的应用价值。
1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经常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虽然学生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但由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数学课堂失去了兴趣,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难于提高。然而主题图的合理应用,就可以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感悟图片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把图片中的数学知识说出来,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让他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
2.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比如超市结账、距离计算等。当教师解释某个知识点时,通过主题图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其背后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这月我当家》的课文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显示超市购物的场景,使班上的学生充当“收款人”并计算所购商品的总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解决数学问题是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而增强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主题图的有效策略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主题图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效挖掘主题图的内涵,促使主题情景利于探索
翻开数学教材,具有生活气息的图片不仅给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了新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对数学课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课文时,教材中显示了孩子们在统计学中最喜欢的颜色。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主题图的用意,可先让学生依次说出自己平时喜欢的颜色,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并逐一收集和整理。然后把每个学生采集的数据汇总到小组长手中,并由此展开讨论。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在统计表中填写统计数据和在条形图中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回答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一步体验到随机数据采集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2.积极演练主题图的情景,确保主题情景变得有趣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实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积极营造更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现场感受实物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小小商店》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几个简易的货架和商品,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自选超市,让学生模拟超市里的售货员,对这些商品进行适当整理,并合理分类放在货架上。教师通过学生模拟超市的主题情境,促使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确保数学课堂变得持续有趣,于是学生能够更集中精力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不断地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加逼真的感受和体验。
3.合理加工主题图的内容,促使主题情景愈加完美
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师傅”,给我们的教学指引了一个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改进,促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完美。比如,在《欣赏与设计》的课文中,教材先后出示了蝴蝶、蜻蜓、树叶等图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这些图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是比较好的材料。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当学生观察课本主题图时,探究对称具有的共同特点的热情并不高涨。这时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爱玩的习惯,对主题图适当进行加工。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把主题图的静态“场景”转化为动态的演示过程,与儿童的习性、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数学知识相适应,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4.合理调整主题图的情景,促使主题情景更有情趣
当教师认为课本中的主题图某些方面不适合课堂教学时,可以大胆尝试、重新选择适宜的素材并给予合理的调整。只要重新设计的主题图能够切合学生实际,又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主题图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的课文时,课本提供的主题情境是让学生求圆柱的体积。虽然这个问题与学生关系密切,但缺乏实际意义。所以教师可以重新设计主题情景,并将其改为“杯子能装多少毫升饮料?”接着,教师随机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来测量装满饮料杯子的底面半径和高度,并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在这个时候,学生都渴望知道这个杯子能装多少毫升的饮料,于是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动起笔计算起来了。这样的主题设计,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使学生体验到合理调整主题图教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新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吻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还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应用和处理教材中的主题图,不仅要注重主题图的表现形式,更要注重主题情景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得更有趣、更轻松,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主题图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肖文建.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2016(04).
[2]武建华.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