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使用价值及策略研究

2019-09-10叶双凤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预习数学思想高中数学

叶双凤

摘 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环境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靠拢,一线高中数学教师也积极应用多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尝试改变传统形式下数学知识教授状态,让学生在充斥现代气息的教育氛围中,逐步提升认知数学知识的效果。而微课技术就在此时进入高中数学课堂中,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讲解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使用微课的形式,能够丰富学生预习的资源,传授数学思想,促进个性化教学,助力高品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预习;数学思想

相对于其他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来说,微课技术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也意味着微课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但是,从目前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仍然存在部分数学课堂中使用微课技术却得不到应有教育效果的情况,因此,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技术的应用特点,创新微课技术的应用方式,从而逐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质量。

一、丰富预习资源

预习是指学生先于教师的讲解,对知识进行自主认知的过程,与其他课堂教学的环节相比,“预习”过程更加强调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进行知识的理解,因此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但是,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自主预习的资源只有课本,单一、抽象的预习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自主认知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会让学生逐步丧失进行自主预习的兴致,以至于造成预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而微课技术的出现,则可以丰富学生进行预习的资源,让学生在观看动态的知识讲解视频中,逐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中,以往形式下,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等内容的学习,而由于学生自身认知经验较少,造成对这些内容的预习效果不高。当教师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等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并在微课当中进行这些内容的简单介绍,能够为学生进行《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这节课的预习提供新的形式,使得学生完成对本节课的预习。同时,在进行《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这节课的预习微课视频制作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微课当中“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等知识的讲解顺序应当与课堂教学相一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可见,微课是一种有效的预习资源,在让学生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能够使用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预习的工具,从而提升学生在预习数学知识中的自主性,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预习。

二、传授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后,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学习的规律,掌握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技巧,从而提升认知数学知识的效能。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长是有限的,当教师向学生教授了教材当中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有关数学思想的内容,造成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缺失,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效果也不佳。所以,在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数学思想的内容,并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进行微课视频的观看,促使学生在观看后,能够形成数学思想,提升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建构函数”思想是学生解答不等式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思想,对提升学生解答不等式问题的能力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中,当教师向学生教授了不等式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使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渗透建构函数思想,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解答的能力。具体而言,在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中,教师先讲解建构函数思想的内涵和本质,让学生可以对建构函数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出示几道例题,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如何应用建构函数的思想。在微课的最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几道习题,让学生在做題的过程中,检验自身学习建构函数思想的效果,以便在实践应用中发现问题、改正不足。之后,教师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进行该视频的观看,促使学生逐步提升对建构函数思想的认知。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使用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数学思想的工具,让学生在自主观看视频中,完成对数学思想的有效认知。

三、实现个性教学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以至于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和发育的方向也带着个人的特色,所以,在开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差异化的教学。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模式,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微课技术,则能填补这一空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知识的个性认知,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在课下,教师先对教材当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指出“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图像”“指数函数的性质”等需要学生建构的基础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围绕上述知识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使得每一个微课视频对应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的所有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随后,教师将提前制作的微课视频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需要,挑选微课视频并进行观看,使得学生在浏览视频中,逐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个性认知。

总而言之,在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微课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预习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同时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结构,但是,一线高中数学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微课技术的应用优势和价值绝不仅限于此,因此,在之后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当继续探索微课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在实践应用中进行改进,以便建构完整地应用微课技术的教育体系,逐步辅助高品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周艳,李秀娟.高中数学教学微课应用浅谈[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80.

[2]陈友清.微课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22-124.

猜你喜欢

预习数学思想高中数学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