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9-09-10李强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活动课教学评价

李强

摘 要:无改革不发展。历史的车轮就是在改革的推动下才得以滚滚向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而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促使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本文着重就如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改革;核心问题;活动课;教学评价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教学改革也呈现出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事态。在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歷史也进入到了改革快车道中,以期能够通过“除旧立新”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新课改呼吁,让教师“退位”,改“垂帘听政”,把学生扶到“主角”的宝座上来。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个难题,怎样既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恰到好处地给予学生提点,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来确保二者之间的和谐和平衡,以促使初中历史的教学改革取得卓著成效。

一、注重核心问题设计,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教材中知识点众多,而且初中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难以透过历史现象看到内在的本质特征,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知道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但是做题时仍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运用问题引导可以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尤为注重核心问题的设计,在课堂通过提出直指历史事件本质的核心问题,来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沿着对问题探究活动的层层递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注重核心问题的设计来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由于受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往往存在着单一或片面的历史观,难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当时的曹操、刘备和袁绍等人。为了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更为公正、客观的认知,我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历史上之所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其根本原因何在?你怎样评价刘备和曹操?我让学生从相关的历史战役以及曹操的诗歌加以分析。如此一来,当学生逐层拨开历史现象的迷雾时,自然对历史中的人物也有了更加公正、客观的看法,从而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辨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重视活动课程设计,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能力

在对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初中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想出发,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在此情形下,由于契合了新课改思想倾向,历史活动课渐渐地浮现在了广大历史教师面前。通过开展历史活动课,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指导学生通过历史活动来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渐渐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和对历史的认知在活动课中脱颖而出,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南宋经济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设计了“我看南宋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活动课。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选择以小论文来展开论述,也可以通过制作名人事迹报或手抄报的形式来展示。在活动结束后,我还设置了评比和颁奖活动。令我没想到的是,有的学生以古诗为窗口来窥探南宋经济的真实面貌,有的学生则以穿越到南宋的视觉,生动地描述了来到南宋都城看到的关于经济、军事、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如此一来,学生利用历史大视角从宏观的角度去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并加入了自己对历史现象的认知和评价,使得整堂历史课熠熠生辉。

三、改进传统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信心

历史的浩大和宏伟使得学生难以从小小的历史缩影中窥探出历史的真相,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又往往会事倍功半,这就使得许多学生丧失了学好历史的信心。那么,怎样来帮助一群基础知识薄弱又信心不足的群体来学好历史呢?教学的艺术不就是激励、鼓舞和唤醒吗?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并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酌情量化分数,并将其体现在期末成绩考核时,如此一来,学生在渐渐地激励和鼓舞中就会重燃对历史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中,我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评价,将一段时间内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都记录下来,并转化成可衡量的具体标准。在期末结束时,我将日常表现的分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结合,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量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此一来,学生为了争取考试能够得高分,必然更加刻苦地学习,在课堂上也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在遇到学生思维标新立异、考试进步明显、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我都会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期许,如此一来,促使学生在巨大的成功动力的催动下转变成了更大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显著增强了。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又要看到初中学生的真正“实力”,并加以有效地“辅佐”,以期待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快速地成长,从而促使初中历史的教学改革得以获得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高玉龙.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学周刊,2016(26).

[2]李淑华.让历史课充满趣味[J].河南教育(基础版),2016(04).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活动课教学评价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