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19-09-10热则耶·依敏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热则耶·依敏

摘 要: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就要求学校应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课前准备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得到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想要完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然任重而道远。学生和教师都是有效教学的对象,二者同样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1、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1.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學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在充分考虑学生内心感受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猜谜游戏或安排团体比赛来帮助学生学习,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进而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1.2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处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勤于思考、乐于发现的优良习惯。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关键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扩散思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养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拓宽学生眼界。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然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仅仅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有限,思维就受到了限制。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但是由于教师过分依赖课本,学生积累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第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现状是教学方式呆板、单一,虽然很多语文教师已经对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真正落实起来仍有很多问题,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第三,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课堂改革与传统教学显著的差别在于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然充当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相关人员就必须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纠正教师的认知,加强教师对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3.1将理论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想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便必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水平,将学生的生活和语文课程的相關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想要做到这点,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便必须重视课文中的细节,重视细节的剖析,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便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来感受语文知识,这样学生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也会更加的简单和容易,教学效果也会真正地提高。

3.2增加课前准备的趣味性

课前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应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教学中的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课前应掌握教材内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掌握学生的心理及知识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及探究,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的课堂教学。同时,众所周知,兴趣是产生在需求基础上的,当人有需求才会对事物产生研究及学习的兴趣。正如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语文知识,善于思考及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3确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现代学生的思维观念里,自我意识的表现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有着极强的表达自我的观念,他们希望能与老师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所以说,教师在语文中要充分体现出受教育者的位置,尊重他们的理解和思维,营造共同交流探讨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教育的效果,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上来。所谓有效性策略,就是老师利用各种形式的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是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满足,策略的应用就是合理的。语文教育体系是以学生的兴趣学习为出发点的,教师应该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用准确高效的方法,带领学生充分融入,建立各种综合手段为引导。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才能真正发挥策略的作用。发挥老师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多元化,以此取得教学高收益。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接受知识,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的接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学生能尽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加强学生在思维方式、认知方法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地交流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融入课堂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总结,使课前准备内容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敏,沈启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讨[J].考试周刊,2018(37):70.

[2]马建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高新区,2018(09):123.

[3]周琳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园(阅读),2018(04):6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
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