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海推行“党建+”模式破解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难题

2019-09-10邵冬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党建+支部村庄

邵冬

近年来,宁海县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聚焦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难题,探索“党建+垃圾分类”的“红色解法”,激活基层群众共建绿色家园的内生动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目前,全县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接受率均达100%,363个行政村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2018年,全县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同比达50%以上,转运量同比下降40%,环卫成本同比下降近六成。双林村、下畈村两个村入选首批宁波“最洁美村庄”,宁海是宁波“最洁美村庄”入选数最多的区县(市)之一,并吸引宁波将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名额全部放在宁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县级示范样板。

支部引领全面保障垃圾分类

创立“支部共建基金池”保障资金。该模式由岔路镇下畈村党支部率先启动,采用村干部每人每年缴纳1000元保障资金,其他党员每人每年缴纳500元保障资金及引导社会捐赠等方式,创立“支部共建基金池”,用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维护和人员经费保障,以及优秀保洁员(分拣员)、先进户的奖励,破解了农村垃圾分类资金不持续、不长效等困局。截至目前,“支部共建基金池”已逐步推广至全县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募集资金上千万元。

创设“支部绿色对账单”倒逼考核。设立“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硬件设施”等5个板块,具体细分为23项内容,并将之列入基层党建考核内容,对各村垃圾分类实行对账考评,倒逼村党支部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同时,定期开展进村检查,通过随机走访农户家庭、召开保洁员会议等措施,督促提高对账效果。目前,363个行政村已全部推行对账清单制度,整改垃圾分类问题上百个,整改率达90%以上。

创建“支部红色管理网”压实责任。联合各村党支部,综合考虑人口、面积等因素,将村庄分成若干个管理网格,按照“1+N”的形式,即由1名党员担任网格长,带领N名村民代表作为网格员,指导农户保洁和实施网格互督,实现村庄卫生保洁督查“零成本”。镇乡(街道)将管理督查结果作为对村庄的考核依据,对考核优秀的村庄全额发放镇级“以奖代补”保洁经费,对考核良好和及格的村庄分别按80%和60%比例予以发放,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庄,则不发放任何补助和奖励。同时明确考评优秀的村庄,可优先安排村建项目。

党员示范科学引导垃圾分类

党员联户领着分。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原则,采取“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村民”的方式,由党员通过日访谈、周巡查、月例会等措施,提醒、引导、督促联系农户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并结合锋领指数考评,将垃圾分类联户落实情况纳入党员绩效管理。比如,大佳何镇党委着力构建镇、村、户三级管理网络,由60余户党员中心户、579名党员联系7000余户村民。全镇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村民参与率达93%,拥有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顺利通过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验收。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均已实施“党员联户+垃圾分类”模式。

党员先锋带头分。创设垃圾分类党员先锋岗,成立村级党员监督小组,通过“挂图作战、阶段通报、结果运用”等手段,将垃圾分类创先锋、作表率情况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同时,紧盯领头雁队伍,依托锋领论坛等,将推经验、破难题等垃圾分类成果纳入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胡陈乡、大佳何镇等乡镇已试点出台垃圾分类考核细则,明确党组织书记职责;岔路镇下畈村党支部确定单月第一个周二为党员“绿色先锋服务日”,如因事不能参加,须向“支部共建基金池”捐款,不请假、不参加活动、不缴纳基金累计3次及以上,其党组织关系将被迁往镇党员教育联合支部,进行限期学习整转教育。目前,近千名党员争创先锋,带动上万村民实施垃圾分类。

党员宣讲指导分。由镇乡(街道)党(工)委牵头,引导退休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热心志愿党员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走村入街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演示正确投放方法等。同时,加大宣传“绿色银行”、美丽庭院改造等垃圾分类优惠政策,切实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及准确率。比如,胡陈乡梅山村推行党员助力垃圾分类攻坚行动,1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成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小分队,累计入户宣传指导超160户,垃圾分类准确率从60%提升至98%。目前,全县已组建垃圾分类党员志愿宣讲队463支。据第三方抽查统计,363个行政村垃圾分类准确率已超过90%。

党群同心合力推进垃圾分类

“绿色银行”促垃圾分类常态化。以胡陈乡梅山村为试点,2017年8月,该村在全市率先推出采用积分储蓄模式的“绿色银行”。“绿色银行”依托智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通过党支部牵头“建银行”,村民分类“存积分”,采用一户一码、扫码称重、折合积分等方式,实行“分类有奖励、称称换积分”,切实提升村民垃圾分类乐趣,常態化激发自觉性。“绿色银行”推行仅两个月后,梅山村村民分类参与率达96%、准确率达81%,分别环比提高28%、27%。

“变废为宝”促垃圾分类资源化。运用共建共享、自治自用的资源化理念,以支部为引领、党员户为示范、农户为主体,结合打造美丽庭院、清洁庭院、现代生态农业等,推动垃圾分类循环可持续发展。比如,双林等民宿集聚村通过餐厨垃圾生化机将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并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打造“餐厨垃圾—有机肥—有机农业基地—配送中心—农户”的绿色产业循环链条。梅山村针对该村闲置黄酒瓶、废旧轮胎随意丢弃等现象,回收150多个废弃酒瓶和30余只废旧水缸,将之设计成创意花瓶等特色装饰物,既解决不可降解垃圾属地处置难题,也提高了垃圾综合利用率。

“村规民约”促垃圾分类长效化。由村党组织牵头,将垃圾分类、农户门前“三包”、卫生费收缴等写入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制约作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对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志愿服务团队、村民代表等分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仅大佳何镇,自生活垃圾分类开展以来,参加培训的村民已达5500余户1.5万余人次,让村民在成为美丽乡村受益者的同时,也能自觉扛起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

(作者单位:宁海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党建+支部村庄
支部联建润“甘泉”
瑶山党支部
初 春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众人拾柴火焰高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村庄在哪里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