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析
2019-09-10赵宁
【摘要】近年来,“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明显,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本文将在简要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探析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措施,为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发展的高素质英语人才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大学英语;文化教学;重要性;措施
【作者简介】赵宁(1978-),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文化失语”作为一个概念最初产生在医学领域,是指因为疾病或受伤导致大脑缺失了部分或全部的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理解能力。随着跨学科发展的推进,“文化失语”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医学领域,而是更为普遍地适用于一种现象的描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西方思潮不断汇入,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对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良莠不齐的影响。其中最值得重视的负面影响就是“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明显,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习字、词、句、译等英语基础知识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成为高校及英语专业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中国文化背景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在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教育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进而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形成的“中国学派”更是在教育界形成了一股“中国风”。乘借“中国风”,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高校各学科教学都开始反思“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积淀,其中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无论是从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层面观之,继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都是大学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文化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就是语言,在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大学英语的词汇、写作、口语、阅读、翻译教育中融入中国文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氛围,促进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发声”,将大学生培养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和自主传播者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课题,不同的研究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日益丰富。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全方位立体呈现真实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更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进一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在简要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探析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措施,为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思路。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意义
早在20世纪末,文学评论家就开始关注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季羡林等许多知名学者都对文学领域的“中国文论失语”进行了研讨和反思。21世纪初,从丛教授在我国英语教学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他指出,我国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甚至是具有较高英语运用能力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都无法表现出应有的中国文化素养,也不具备独立的文化人格。从丛教授的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高校开始进行“中国文化失语”的相关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学英语也是高等教育中覆盖面最广、教学周期最長的必修学科之一,但学生们却普遍缺乏用英语转述、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话题的能力,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由此可见,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势在必行。近年来,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力度还远远不够,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引发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高校教师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强化中国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拓宽思路、提供途径。综上所述,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意义重大。
三、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能,一方面语言和文化具有天然紧密的联系,在语言学习中强化文化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理解思考的能力,通过拓宽知识面对大学英语的阅读、翻译、口语、写作的教学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习中国文化,提升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度,从中国文化中挖掘有益资源作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字、词、句等,但其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更为确切地说是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正能量”的能力。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所产生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深刻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解决这一问题是高校培养适应全球化进程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的应尽之责。
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增强文化主体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关于中国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思辨能力,还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所孕育的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只有充分接纳、认可本民族文化,才能准确定位中国文化在复杂的世界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改变“重西方、轻本土”的倾向,担负起继承、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历史重任。
四、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措施
正确认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注重中国文化的导入,促进文化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首先要把握好“关联性”,选取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相关、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虽然大学英语具有较长的教学周期,但教学内容也十分丰富、教学内容相对繁重,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学要在内容层面准确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而不是单纯地利用部分课堂时间来进行中国文化的学习,更要防止矫枉过正。对此,高校和英语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渗透相关中国文化知识,在课堂中注重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英语词汇、思想内涵、价值观念、背景知识的教学,采用小组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教学,提升大学生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英语表达能力,防范各种“外来文化垃圾”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升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效能。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中国文化以及增设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之外,从高校层面还要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特别强调中国文化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计划中也缺少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具体安排,使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成为呼声高而落实少的一项内容。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要从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计划设置、教材编制、考试考核等方面综合施策,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全方位地推动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还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主题活动、专题讲座、集体研讨等,引导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文化,为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实践平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文化教学更强调自主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掌握充足的中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这就需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大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用好中国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体系中拥有文化价值判断力、选择力,面对中国文化去粗取精、面对西方文化取长补短,用英语这一工具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同时,在更包容的心态中、更正确的价值观念下和更开阔的国际视野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主体意识。
五、結语
语言学家刘润清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教学都离不开文化”,的确如此,无论是从英语教学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角度来说,抑或是从英语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都至关重要。充分认识中国文化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关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从改革教学模式到在课堂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以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廖建思.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235.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中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程永军.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思考[J].海外英语,2018(20):207.
[4]俞希.英语通用语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3):41.
[5]王雯秋,马驭骅,赵应吉.“互联网+”视域下应用型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探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143.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校园英语·月末的其它文章
- What is Quality of Life? In what differentways can think about it
- The Tracking of the Evolu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
-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Formation of Personal Identity
- Developing Venmo Scan in Store Serv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Analysis of Raise the Red Lantern
- Comparison of two performance versions i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Op.14 no.1, 1st m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