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2019-09-10王海兵王玲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知语言艺术分数

王海兵 王玲玲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抽象的教学内容加上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性较差的特点,需要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充满艺术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轻松愉悦地探究新知、掌握新知。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准确、严密性 多样、灵活性 生动、趣味性 交流、互通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高度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是这门学科典型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抽象教学内容加上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性较差的特点,需要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充满艺术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轻松愉悦地探究新知、掌握新知,并在教师良好课堂教学语言感染下,科学地表达,热情地交流,真正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营造成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知识物质载体是课本,如何将课本中静态的知识较好地展示给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关键。诚如教育家季米良捷夫所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那么如何才能彰显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准确、严密性

逻辑的严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是数学学科关键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也必须是准确的、严密的。无论是数学概念的认识、数量关系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的感悟,都不可有丝毫的偏差。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教师应该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引领学生探究新知。以分数认识教学为例:三年级上册“分数初步认识(一)”教学最简单分数知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一份或几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需给出抽象定义,随意拔高教学难度,加重教学双方不必要负担。三年级下册“分数初步认识(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理解把若干个相同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五年级下册,系统教学分数有关知识,明确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老师习惯将分数定义描述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虽然两句话,仅仅区别于“表示”和“取”两处用词,但也是必须区分的,分数当中除了真分数,还有假分数和带分数,如果将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取6份、7份等更多份的话,就显得不合理,所以,用“表示”这个词才足够准确,严密。

二、多样、灵活性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表情语言;从应用价值来看,可以分为问题语言、讲解语言和评价语言。课堂教学的美妙在于它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教学用具等等,但是无论多么细致全面的预设,都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地运用不同形态、不同价值的课堂教学语言贯穿整个课堂。例如上课铃响起,学生还沉浸在下课时松散的状态下,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可以用有声的语言“第一组的同学最安静,坐得最端正!”“第三组的多数同学已经准备好这节课要用的课本、纸笔。”……来帮助学生及时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上,两个坐在后排的孩子不专心听课,窃窃私语,教师可以是投以一个眼神示意,也可以走过去摸摸一个孩子的头,还可以轻轻敲一下他们的桌面,又或者是直接口头去制止,这些都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回归课堂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的提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反馈,当一个面对问题出现困难的学生站在课堂上不知所措时,老师鼓励的眼神,温和的宽慰:“不着急”“再想一想”“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语言,往往可以让思维陷入僵局的学生柳暗花明。一个优秀的老师,应当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灵活切换不同形态的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三、生动、趣味性

对于学生而言,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能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乐意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这有赖于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让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认识数字,有些老师作过这样的设计: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彩旗迎风飘,5像秤钩能秤重,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能做瓢,9像勺子能吃饭,10像油条加鸡蛋。这样一组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帮助孩子们记住这些数字的形象特点从而正确地书写。四年级下学期学习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将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比作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在引导学生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将适合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数字比作好朋友,让学生适当地记住这些好朋友:25+75、68+32、125×8、25×4,在面对混合算式的时候,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进行简便计算的切入点。“找一个数的好朋友”这样生动的比喻不仅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有益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某节数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口头将49分解质因数,这个学生思考良久未果,教师提示:“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多久?”“七七四十九天。”学生会意地笑了,并回答49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49=7×7”。这样灵动地一问,让一个孩子从迷茫的困顿中领悟,答对了问题,相信从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一定能获得些许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交流、互通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载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科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将思考的结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给予有效的评价,这是交流、反馈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操作、思考、交流最终形成自己对于新知的认识,这些都需要借助于语言去传递信息,达到互知互通的目的。以吴正宪老师的课例《统计》为例,当学生根据甲、乙、丙三人点球进球个数自主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吴老师把课堂充分交给了学生,有的学生向绘图的小组提出疑问,有的学生谈自己从图中获得的认识,五年级的孩子甚至从甲、乙、丙的进球折线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不能像甲那样进球得了高分就骄傲自满,大起大落;不能像乙那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像丙那样,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最终,就选择哪个球员代表参赛,学生们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就在那样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摩擦、碰撞,知识流转生辉,数据分析观念也植入心田。

当然,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教师如果能适当地把握教学语言的技巧,并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能恰到好处地融合。苏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应该将貌似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情、于趣、于形、于声,为学生营造严谨却不失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数学这顶自然科学的皇冠充分散发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参考文献:

[1]徐芳.童趣数学课[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王丽燕.我这样做小课题研究——一位特级教师的研究案例与手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陈怡农.反思与重构:MPCK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以《认识小数》一课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25).

[4]彭永新,数学本质缺失现象的透视及其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5(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新知语言艺术分数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