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 快乐阅读
2019-09-10林洁华
林洁华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兴趣切入,立足课本,授之以渔,与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养成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探究,从而积淀人文底蕴、彰显个性风采。
【关键词】授之以渔;自主阅读;快乐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且对他们增长见识、提高内涵、增加底蕴、彰显个性风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兴趣切入,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在阅读兴趣浓厚的状态下进行阅读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也会活跃起来。由于小学生喜欢模仿,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首先,我们可以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章或名著后的收獲,通过“现身说法”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其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分享精彩片段,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例如,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加入到董卿老师所创办的有声阅读——《朗读者》平台,每天坚持十分钟的朗诵。这样既能让学生品味名著经典的风采,又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立足课本,拓展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的新要求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那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立足课本,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临死前的严监生的一个经典动作——两根手指,把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的。这时学生的探究情绪达到了高潮,我就顺势利导,鼓励学生——只要用心去阅读,你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还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儒林外史》,感受作家吴敬梓是如何用讽刺的手法,描写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功名的追求的。同时,我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欧洲“四大吝啬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名家们不同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授之以渔,轻松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就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猜读法、跳读法、摘抄评价法、比较法等。学生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或者在阅读过程中交替使用几种方法,以求更高的阅读效率。例如,《西游记》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其中“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我们可以运用“精读法”和“跳读法”。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它场面宏大、人物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就很值得精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个故事前,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天宫?这个故事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更有针对性,阅读起来更加有效。当学生读完这个故事后,再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大闹天宫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既读进去,又想开来。对于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或是那些我们认为不是很精彩的章节我们则可以跳过。比如,书中一些描写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可以略而不读;对于一些情节简单的,也可以跳过,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总之,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阅读才能更加有效。
四、分享交流,彰显个性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体会,他们的内心就会涌动着与人分享、得到肯定的强烈渴望。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分享的机会,让学生及时分享收获的快乐。教师可以在班里定期组织读书会、优秀读书笔记展示、美文朗诵等分享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要让学生做阅读分享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彰显个性阅读的风采。例如,每个月我都会在班里组织读书会,通过分享美文、讲故事、说说读后感受等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其中,讲故事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一听要讲故事,分享者跃跃欲试、听者翘首以待。学生分享完故事,再向同学推荐那本书,达到的效果比任何说教都好。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分享活动,我们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学生阅读成果,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逐步深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阅读风采。
五、持之以恒,终身受益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终身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缺乏自制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感到辛苦、漫长而止步,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确阅读的方向,才能更有效地选择阅读书籍,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其次,要鼓励学生认真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有效阅读。第三,要鼓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毛主席酷爱读书,每当读到精彩的地方,他都会用笔圈出来,写上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好词佳句,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写自己读后的想法或评价。第四,要让学生做好阅读反思。每读完一本书,教师就要让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及时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这样既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质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兴趣切入,立足课本,授之以渔,和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拓展阅读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