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生态种养产业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途径

2019-09-10杨树东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技术问题生态环境

杨树东

摘 要: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稻米供给侧改革,人们进行稻田种植结构的优化探索,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推动稻田种养的最终质量,也能满足人们对优质产品的高度需求。稻田综合种养能提高稻米的种植质量,可以给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水产养殖产品,同时也能满足旅游者的生活体验或者是休闲观光的需求,这样能实现生态增效的种养目标。但是当前在进行生态种养的过程中出现种养模式比较单一和缺乏品牌打造等问题,需要考虑其发展途径。

关键词:稻田生态种养;种植结构;生态环境;技术问题;发展途径

前言:

基于当前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人们在进行稻田种植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保障生態化的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在提高稻米种植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达到生态增效的种植作用。但是当前在进行稻田种养的过程中出现多种技术问题,突出表现为种养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智能化管理等问题,限制生态种养获得的效果。所以需要根据这些技术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和发展途径,实现稻田种养的绿色化发展,更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一、稻田生态种养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分析

(一)种养模式较为单一,限制生态发展效果

随着水稻产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逐渐增加的问题,这样就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而稻田生态种养可以提高稻米的种植质量,也可以满足人们休闲观光的需求,拥有比较强的生态保护效果。虽然生态种养体现出较强的技术应用价值,但是多数种植户在传统种植理念影响下没有对稻田种养进行科学的认知,也没有对其栽培理念和相关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进行种子选择的过程中仅是关注稻苗的生长情况,但是忽视水产品或者是禽产品的合理选择,这样就限制生态发展的实际效果。

(二)缺乏智能化管理,产业融合程度比较弱

学术研究指出稻田综合种养能提高稻米的种植质量,可以给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水产养殖产品,同时也能满足旅游者的生活体验或者是休闲观光的需求,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但是通过对国内所开展的稻田生态种养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生态种养的过程中出现缺乏智能化管理,产业融合程度比较弱的问题。一方面,种植户比较喜欢运用传统的种植理念进行水稻种植,没有关注到机械化生产和智能管理所起到的价值[1]。这样就导致在进行生态种养的过程中出现技术应用能力比较薄弱和管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不利于提高稻田种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稻田种养的产业融合程度比较弱。生态种养产业没有得到科研技术的保障,这样就不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效应,需要对其进行深度的研究。

(三)品牌打造能力较弱,未能体现出生态种养的技术优势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得知稻田种养为一项生态化的农业模式,实施稻田种养可以减少稻米种植中化肥和病虫害药物的使用数量,能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大多数种植户进行生态种养的探索,但是目前其品牌打造能力较弱,未能体现出生态种养的技术优势。品牌打造是当前开展生态种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限制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因素,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品牌效益。

二、合理提高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应用效果的措施分析

(一)在因地制宜指导下进行高水准的生态种养,提高生态种养的效果

研究指出多数种植户在传统种植理念影响下没有对稻田种养进行科学的认知,同时也没有对其栽培理念和相关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本文认为应该在因地制宜指导下进行高水准的生态种养,进一步提高生态种养的效果。首先,种植户需要重视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学习,重视汲取其他种植户的技术优势和经验,这样可以提高对生态种养项目的科学研究力度。其次,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水稻品种和生态养殖的饲养品种,对垄沟、饲养数量、投喂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这样能强化生态种养的实际效果[2]。最后,农业部门需要依照本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选择稻田生态种养的示范田地,通过示范田地对周边种植户起到辐射以及技术带动作用,从而提高稻田生态种养的效果。

(二)立足智能化管理强化产业融合的实际效果

基于当前稻田生态种养中出现的缺乏智能化管理,产业融合程度比较弱这一问题,本文认为要想提高生态种养的实际效果则应该立足智能化管理强化产业融合的实际效果。第一,科研部门需要和新型经营组织进行充分的合作,通过技术攻关的方式提高稻田种养的效果。通过产业共性的分析,立足技术交流和协作分析提高技术科研的质量。第二,重视科研部门的技术融合,对种植户进行智能管理的理念推广[3]。因为稻田种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种植模式,不仅涉及到水稻的v种植,同时也涉及到水产种植或者是鸭子养殖,这样不仅需要得到优质水稻品质的保障,也要得到加工设备和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支持。通过技术集成的方式推动产业融合的实际效果,从而提高稻田种养的质量。

(三)逐渐打造稻田生态种养的品牌,构建产销一体化的发展平台

一是对当前稻田生态种养进行规范性的思考,通过全过程管理提高农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二是由政府牵头给相关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好农产品的收购工作,构建产销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以解决种养人员的售卖忧患。三是进行高水准的企业监管,合理保护种养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对企业进行监管可以提高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规范市场运作以保障种养户和市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样能提高产品宣传的效果,也可以进一步强化稻田生态种养的效果。

结论:

稻田种养为一项生态化的农业模式,实施稻田种养可以减少稻米种植中化肥和病虫害药物的使用数量,能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基于当前出现的稻田种养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在因地制宜指导下进行高水准的生态种养,进一步提高生态种养的效果。同时,政府部门要想提高生态种养的实际效果则应该立足智能化管理强化产业融合的实际效果。此外,也应该逐渐打造稻田生态种养的品牌,构建产销一体化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家仪,杨为芳,李明灌等.广西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分析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21):131-133.

[2]戴清明,彭威,高德平等.汉寿县稻鸭共生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思考与应用[J].作物研究,2019,33(05):461-464.

[3]程建平,汪本福,张枝盛等.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现状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2):4217-4220.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技术问题生态环境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从复审案例浅谈技术问题在创造性判断中的作用
浅析普通车床中自动对刀仪相关技术问题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探讨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及施工安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