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种植结构优化评价体系
2016-05-19李明坤
李明坤
摘要:以前哨农场种植结构调整为研究对象,对前哨农场种植业调整前与调整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构建前哨农场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评价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对前哨农场进行种植业进行调整,符合前哨农场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种植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2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在总局战略的引导下,特别在垦区加快推进垦区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前哨农场整体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从近几年增长幅度来看,前哨农场水稻单产水平近两年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水稻单产水平为8850公斤/公顷,水稻总产为312699吨。2012年水稻单产为8625公斤/公顷,总产为304750吨,水稻种植综合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另外,从生态效益来看,近年来,前哨农场不断加大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种植所需要的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近几年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用于灌溉稻田,造成前哨农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而地下水位过度下降常常诱发地面塌陷,地裂,造成水质恶化,水资源枯竭,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与农业生产带来致命的影响,使前哨农场区域生态环境不可持续。为长远区域可持发展能力看,前哨农场亟需种植结构调整,将目前以水稻生产的粮食生产转向经济作物生产,将目前的“二元结构模型”转向“三元”或“多元”。从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二、基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基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包括乌玮琪(2012) [1]基于喀喇旗情形,对农业种杆结构变化及其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种植结构变化,基于此区域对种植结构变化引起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进行评价,同时提出了相关关于种植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王玉宝(2010) [2]以黑河流域为例,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如下:构建了节不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机制,探索了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分区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粒子算法的优化模型,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传承优化,提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根据前哨农场种植业实际状况,结合已有学者对有关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研究,将评价指标设置为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及十三个二级指标。如下表所示: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经济学及运筹学家托马斯提出的,提出该方法的背景主要是基于当时美国国防部在评估研究电力供给如何进行分配,依据各个工业部门的对国家的贡献进行分配通常由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构成。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非常有效的处理复杂型决策问题,最大的特点在于简单明了,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计算各评价指标对总目标权重
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为175份,回收率为87.5%,符合预先设定的80%要求,发放对象为前哨农场的机关,农场种植户,东北农业大学与八一农大农学院教师等相关工作人员。按层次分析法的要求,规定RI如下:
由次总排序可知,层次总排序即为各方案层对总目标的权重。
=(0.07 0.18 0.02 0.04 0.10 0.39 0.02 0.01 0.39 0.02 0.01 0.04 0.07 0.02 0.01 0.04)
四、种植结构优化效果评价
以前哨农场2011年2012年生产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2012年与2011年相比,前哨农场在种植业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农场2012年与2011年相比,取消了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子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油料种植。如下表所示:
分别计算2011年与2012年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效果,计算程如下:
R=/Y
可得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R=(0.087 0.0894)
由计算结果可看出,2012年种植业结构优化后的效果为0.0894 而2011年种植业结构优化效果0.087,可见基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化2012年与2011年相比,优化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五、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前哨农场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了双提升,前哨农场应更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特别是要增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快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步伐,利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旅游业,借助“双创”发展态势大力发展垦区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乌玮琪.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变化及其效果评价研究[J].基于喀喇沁旗情形,2012,6.
[2]王宝玉.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J].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