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学段识字教学规律及预习方法

2019-09-10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段规律识字

潘 胜

不会预习就不会学习。教师上课需要备课,提前准备。对当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更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加强识字的预习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的兴趣。笔者结合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规律谈谈识字教学的预习方法。

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规律

识字教学较为枯燥。如果直接让学生认读生字,或者进行机械抄写,固然也有效果,但必然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最终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对识字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研究教材、学生及其教学规律,为预习指导做好前期准备。

1.眼中有“生”,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最终还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对教师来说,首先需要眼中有“生”,認真研究学生,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认知发展规律可知,第一学段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的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体现在课堂就是注意力不够持久,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怎样采取有效策略,以克服识字教学的枯燥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学生的思维较为具体形象,机械记忆力较为发达,因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尽可能将抽象汉字具体形象化,以便激发兴趣。第三,学生的思维处于表面,较为肤浅,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取童言稚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让课堂变得生动,以便通过亲和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眼中有“字”,遵循汉字构造规律

汉字博大精深,构造相对复杂,直接给第一学段学生讲解汉字构造规律,既不现实,又容易让课堂教学变得深奥,结果反而得不偿失。结合学生的实际,不少教师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便他们能够理解接受,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汉字构造规律,结果反而不利于学生将来学习。就汉字构造规律而言,具体有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相应的汉字构造方式,已经渗透其中。教师应辩证看待,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采取富有童趣的识字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巧妙渗透汉字构造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识字教学,应把握一个度,不需要灌输相应的构字方式,只需要把握方向点到即可。

3.眼中有“本”,遵循教材编排规律

教材是开展识字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充分与教材识字内容进行深度对话,以便准确把握编者意图。传统识字教学较为单一,重点是借助拼音进行识字,统编本教材在编排时有了较大调整,其中第一单元为识字内容,这预示着拼音教学后移的同时,也意味着识字教学策略需要多元。分析统编本教材,发现其识字教学并不完全依赖于拼音,而是通过字形、结构、偏旁,还有儿歌、韵文等方式进行识字。如果单纯采用拼音识字,不仅会影响识字教学效率,而且还会拖累学生进入无拼音阅读阶段。对于一年级识字教学,教师应把握编者意图,结合教材特点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词。等到了二年级,学生就能借助上下文、结合形声字特点进行猜读识字。

二、第一学段识字预习方法

掌握规律只是第一步,最为重要的是结合相应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识字的教学效率。结合学生认知以及汉字构造等规律,同时结合实际,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策略,让课堂识字更高效。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生活经验引导预习

语文是生活的,引导学生主动预习,前提是找准识字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让他们结合生活体验,较好地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研读统编本教材,尤其是第一学段识字内容,所学的生字,所配的插图,都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原型的,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如能借助生活情境创设,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就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开展预习。如《小书包》这一课,从生字词到儿歌,都是为识字服务。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给文具“找名字”,以便从中构建识字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助力学生快乐识字。相对而言,生字词较为抽象,在预习中探索生活识字,不仅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还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第一学段的高效识字找到有效突破口。

2.通过趣味活动引导预习

第一学段的学生较为感性,思维较为具体形象,喜欢游戏活动等。他们不仅自觉性差,而且缺少预习方法,如果直接放手,会导致预习效率低下。针对识字预习环节,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文字预习,或者让学生自行预习,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比尾巴》这一篇课文,在课前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谁会飞》《大小多少》这两篇课文作为诵读素材。其中《谁会飞》一文采取自问自答的形式,而《大小多少》这一文却是借助比较的方式进行,与《比尾巴》在逻辑上存在联系。课前进行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针对课前游戏,可以采取“猜尾巴”形式,让课堂“活”起来,为识字教学奠定基础。

3.借助方法渗透引导预习

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从表面上来看,是让学生认识字词,会写字词,但从实际来看,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学生会运用,这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要目的。从当前实际来看,识字方法较为单一,写字方式较为枯燥,预习中更是机械落实,仅仅满足于圈画生字,初读字音,未能与文本进行紧密联系。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留足时间,教给他们预习步骤,以及具体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真正学会预习。另外,教师还要意识到,预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需要反复训练,长期坚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预习阶段目标,完善方法指导与评价策略,为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创造条件。

4.借助问题质疑引导预习

学则须疑。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对预习而言,起点同样在于“问”,能否结合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也是学生预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在课堂上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不如在预习阶段帮助他们树立问题意识,并且引导他们结合思考,进行思维发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导读、文中提示,以及课后习题进行理解质疑,或者综合解答。对《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可以通过“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这些自问自答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冬眠”一词的意思,从中感受趣味表达,同时试着拓展理解“蛇为什么没有参加?”“狗熊为什么没有参加?”等等,在给学生预习提供更多语言训练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完成了识字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积累已经变得不重要,学会学习已经成为重点。教是为了不教,对于识字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一方面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启发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示,把识字学习作为预习能力培养的桥梁,在让阅读教学生成精彩的同时,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白蚬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学段规律识字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找规律
识字谜语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