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美感:文本解读中的应有之义

2019-09-10陈璐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清香荷花想象

陈璐璐

教材文章中写的具有美感的事物要么圆润和谐,要么淡雅清香,要么就是轻盈柔和,构成了很好的美育资源。教师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要借助文本中的资源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获取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叶圣陶先生的名篇《荷花》一文就饱含了上述的美感特质,展现出柔和的淡雅之美、轻柔的缥缈之美和天人合一之美。在整篇文章中,作者以灵动而诗意的语言展现出一幅精美的荷花图,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美感享受。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着重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徜徉,在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认读兴趣。

一、依托淡雅之清香,在揣摩语言中感知美

《荷花》一文在开篇就直接入题:“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荷花的清香,却让读者体验到清香的味道。教师可以紧扣“闻到一阵清香”,让学生好像来到荷花池边。这里的朗读不是泛泛而读,而是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语言时对思维和心理进行调整之后的美读。叶圣陶先生曾经对美读进行过这样的论述:就是在朗读时将作者融入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果美读能够得其法,不但可以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会快速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这篇典型的状物抒情类散文,笔者组织学生尝试运用美读的方式展开学习是非常妥帖的。

由此不难看出,荷花的清香如此迷人,又是如此淡雅,这种香味完全契合了作者早晨淡雅的心情,更与作者迫不及待地走到荷花池边的举动相得益彰。为此,教师可以紧扣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像这满池的荷花一样努力上进,用自己独具魅力的“清香”来展现淡雅之美。这种美吸引着每一个来这里观赏美景的人,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荷花内在的精神品质,从而借以提升学生内在的审美情操。

二、依托鲜活之轻柔,在辨析语言中感知美

《荷花》的第2自然段以描写荷花开放的姿态为主,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而极具美感,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咀嚼。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很多精准而形象的用词是其他的语言所无法替代的。教师可以从叠词“挨挨挤挤”入手,先让学生从语言形式上感受叠词运用对增强散文活泼而自然韵味的作用,然后聚焦于“挨”与“挤”两个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动词,引导学生感受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洞察它们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浮现出一个个绿娃娃亲密地“挨”在一起,同时又天真地“挤”在一起的态势。紧接着,教师紧扣“大圆盘”的比喻句,引导学生感知其形态上的相似点,更为下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好铺垫。作者不用普通认知下的“长”“露”,而独用一个“冒”字,让读者体验到一幅极具动态感的生长画卷,真正体悟到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将白荷花的内在之美凸显出来。荷叶之大并没有能够遮蔽微小的白荷花努力生长的奋斗之美。在学生准确感知遣词之精准的基础上,一个单独的“冒”字更加凸显出动态特质,将文本从原本“静”的姿势转化为一种“动”的姿势。

随后,集中学习描写荷花开放的姿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展现了荷花从“初放”到“盛开”,再到“含苞欲放”的过程,作者笔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在作者的语言之下栩栩如生,将荷花在“绿色圆盘”衬托之下的柔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学这一段文字时,教师就可以紧扣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的特点,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你们好像看到了怎样的荷花?鼓励学生从荷花的不同形态想象,用自我的思维来感受它,然后紧扣语段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感知语言表达所蕴藏的鲜活表达效果。

作者运用看似简单的句式却展现出一种极其不简单的平易之美,一种对生活的和谐之美,教师要将这种句式所蕴含的价值充分地开掘出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品悟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特质,在感受美、欣赏美和悦纳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依托情感之交融,在想象语言中感知美

《荷花》一文的第4自然段作者渲染出一个恬静和谐、优美生动的梦境:“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随风而动……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如此丰富而大胆的联想,给作者这次独特的赏荷之旅带来了愉悦的体验,朗读的过程中不妨播放轻松而愉悦的音乐,激活学生内在的感知与思绪,让学生尝试将自己所处的环境与课文中的内容形成整体性感知:将课堂想象成为荷塘,将自己想象成为阳光之下、微风之中的荷花。这里有课文中所描写的蝴蝶、蜻蜓、小鱼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乐于表达,说说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可能会看到什么……这种基于合理状态下的想象不是要让学生空穴来风地胡思乱想,而是基于文本描写的内容,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原始积累进行有根据、有层次的想象。此时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更加深入的感受,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层之美和独特之美,感受蕴藏在文本语言文字之中的意境之美。叶圣陶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所谓的“境”就是指意境,“意”是作者在文本中流露出来的价值认知,而“境”是这种情感所依托的景色、事物和事件。从这个角度来看,意境就是作者内在价值和思想感情、生活图景、自然环境下的深度结合,是生命个体行为和神思的艺术结合。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内在意境之美,就是要让学生穿越文本语言的樊篱,在字里行间进行联想,相机进入到作者所铺陈的意境之中,真正洞察作者将情感与事物进行交融的方法,从而在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深度之美。

课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句话,不仅想象生动,还展现出鲜活的认知体验,达成了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物我之境”的表达效果,让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都产生了如同真在画中的“物我境界”。这一充满了哲学意味的认知体验,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确实含有一定的认知障碍,教师就可以依循着从浅到深的顺序,借助于荷花这一典型的自然景物,将自己对整个人生、理想和情趣的想法展现出来。这一看似基于自然而纯粹的描绘,却表达了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由此更加可以看出,荷花之美是多么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让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荷花的内在魅力。为此,教师就要特别关注这个语段的训练,借助于种种默读、朗诵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便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再次遇到类似的文章,运用积累的方法和形成的经验进行自主解构和把握,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很多自然之景是委婉而含蓄的,我们需要从文本外显出来的文本语言进行品味。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强化基本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才能真正潜入到文本中品味语言的优美和独特,彰显出文本丰富的美育资源。为此,自然界中所蕴藏的和谐之美、轻柔之美、淡雅之美,才能从文本的语言中逐步浮现出来,唤醒学生在人格上纯真、至善的追求,真正为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的不断发展服务,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审美图式。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城中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清香荷花想象
清香四溢的树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寻找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九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