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求恩刻骨铭心的两段爱情

2019-09-10海龙

华声文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爱河玛丽安绝症

海龙

白求恩出生于一个中等家庭,祖父行医,父亲经商,而他又学医;家中笃信宗教。

1923年,他到苏格兰参加外科医生会员考试,结识了出身富家、时年22岁的弗兰西丝·彭尼,一见钟情,遂坠入爱河。他们于次年结婚,婚后定居美国底特律。

很不幸,白求恩1926年罹患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他不愿把病传染给年仅25岁的妻子,就独自前往纽约州的特鲁多疗养院治病,让妻子回到了爱丁堡并坚决要求离婚,一年后法院判决离婚生效。那时,白求恩已是颇有成就的胸外科医生,他在自身做了当时很前卫的“人工气胸疗法”,死里逃生,因祸得福成了治疗绝症的名医。

康复后,白求恩给弗兰西丝去信,二人1928年在蒙特利尔复婚。其后,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并当选美国胸外科学会理事。

白求恩在加拿大和美国行医期间,发现劳工和穷人因为赤贫,身在富有的国度却仍然看不起病,深受折磨,他开始免费诊疗并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救助穷人,并读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书籍。由于过于专注工作和介入政治,加上性格的原因,他跟挚爱的妻子于1933年再次离婚。但二人仍然保持通信联系。

1935年,白求恩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生理学大会。在那次旅欧赴苏联的船上,白求恩受到了爱神的眷顾:他爱上一个艺术家。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她是加拿大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而且气质优雅。可惜让白求恩陷入迷狂之爱的玛丽安·司各特是一个有夫之妇。她的丈夫是法学院名教授、小有名气的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她的日子过得温馨、惬意。虽然她也爱上了白求恩,但并没有下决心奋不顾身地投人到这爱河当中。

到了伦敦,玛丽安就投奔了亲友,跟热情似火的白求恩失联了。被爱情之火灼烧着的白求恩却像个孟浪少年到处寻找,以至于发布寻人启事……回到加拿大,白求恩仍然穷追不舍。

白求恩是一个艺术家型的、充满激情的人。他自小热爱美术,无师自通画油画、速写和水彩画。白求恩还喜欢照相、拍电影、写诗和广播剧。跟玛丽安在一起时,他们有共同的兴趣、聊不完的话题。

除了绘画,白求恩也写诗。因为心中有爱,白求恩的灵感一发而不可收。他为玛丽安写了不少情诗。

白求恩喜欢活泼和充满艺术情怀的玛丽安,悄悄地叫她“驹儿”,寫给她的诗大多也以“驹儿”命名。

与“驹儿”的恋情,最后戛然而止,无疾而终。是西班牙内战的爆发结束了这场致命的爱。1936年10月,白求恩亲自率领一支加拿大医疗队赴西班牙参与反法西斯的战争。

奔赴西班牙战场的前夜,他写了《血色的月亮》一诗跟苦恋的“驹儿”告别,牺牲了小爱,保留了大爱,最后又从西班牙战场转战献身于中国抗日战争,而融入了永恒。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加美医疗队,携带药品和手术器材乘船赴中国。登船前白求恩给前妻弗兰西丝写了告别信。

一年后的11月12日,白求恩因败血症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不幸去世。去世前一天,他在遗书中写道:“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分期给也可以……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愉快的。”

(摘自《现代妇女》)

猜你喜欢

爱河玛丽安绝症
智者不入爱河,你要对你的财产负责
流行百年的“绝症”即将被消除
动物狂欢节
莎拉邦德
遗嘱
黄昏的一生
男女有别有根源
情感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