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反哺:最大的孝顺是带父母跟上信息时代
2019-09-10
1998年,费孝通的学生周晓虹跟一群朋友聊天,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影响了他二十年。那是几个好朋友在讨论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电脑,一个朋友争论不过其他人,下意识地回了一句:你们说的都不对,我儿子告诉我,应该怎样怎样!
那个说话的朋友,已是大名鼎鼎的大学教授,而他的孩子还仅仅是个高中生。过去几百上千年里,儿子听父亲的是天经地义,没想到突然这一天,父亲得听儿子的了。富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周晓虹,立刻察觉到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亲代和子代的关系正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二十年后,周晓虹把他多年的研究写成了一本详实的专著,题目是他发明的那个已经广为人知的概念:“文化反哺”。在他看来,伴随着社会急剧变迁,父母一代在文化上成为落后者,转而向子女一代学习,不啻于一场“代际革命”。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大爷因不会用微信付款和超市工作人员起了争执。超市对相关法律的漠视令人气愤,却也显现出不少老年人缺乏对现代信息技能掌握的现实。
如今,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而这“新四大发明”带来的便利快捷,几乎都与移动互联技术紧密相连。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扫码”的时代。
然而,在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的今天,许多老人却因为不会扫码,无法打车代步,不能享受商场优惠,不会网上预约挂号看病,甚至连放在快递柜里的快递都取不出来。“我们不会操作,干啥都要麻烦别人,感觉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这已不是一位老人的心声,而是一群老人的共鸣。
未来几十年,必然会出现一个老人占据绝对优势的社会。可是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已经把老人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人,也因为知识更新不足,对于快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一些在年轻人看来是常识的东西,他们却缺乏认知。面对年轻人觉得越来越方便、日益智能化的社会,老年人却感觉越来越茫然和恐惧,因为他们缺乏智能化社会下的基本生存能力。
互联网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它所带来的便利和效率,不仅仅是80后、90后、00后年轻人的专属,它也应该造福于30后、40后老一代。让老一辈跟上和融入信息时代的步伐,让老人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红利,体味参与其中的丰富生活、感受快乐,是社会进步发展使然,在这方面,政府和社会有责任通过举办培训班、拓展老年大学活动内容、开展社区宣传推广等举措推动老人群体学网上网,家庭和子女更应履行帮老人认识网络、教老人使用网络、让老人享受网络的义务。
年轻人对老人的孝顺,莫过于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网络知识文化“反哺”老人,让网络成为丰富和安慰老年精神生活的重要陪伴,让“老有所乐”成为现实。
子女对父母老人的孝顺,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赡养上,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有一种孝顺是带父母跟上信息时代”。年轻人可以用每年或许为数不多的回家机会给父母来一场“手把手教学”,并且鼓励他们在生活场景中勇于探索和使用。
子女晚辈们要多抽一些时间,主动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教老人上网,可以帮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学一些简单的上网浏览技巧、简便的手写输入法;也可以把他们拉到自己的QQ、微信亲情圈里,教他们学会收发信息和图片,通过网络经常与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亲情陪伴;还可以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QQ、微信、出行软件操作说明书”,帮他们多装备几个网络“技能包”,让老人们平时“有事干”,打掉他们内心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网购、扫码支付、挂号看病……当父母成为“网络达人”并切实感受到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子女也会更加轻松——老人一机在手、一网在手,我们可以随时与老人取得联系,随时关注到老人的冷暖,就像陪伴在他们身边一样感到宽慰。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里,一部分老人们还在笨拙却又认认真真地学习如何使用网络和手机;而另一部分领先一步使用网络的老人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们对网络世界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判别能力,以致于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成了他们的贴心知己。
有一位社会学者曾在网络上撰文,讲述了他家亲戚的故事:
春节前,二姨被老邻居拉进一个“老年养生保健群”。两个小伙子每天嘘寒问暖。年初五还带着几十个老人去庙里进香,“开过光”的佛珠每人给套了一串,还念叨“保佑咱爸咱妈身体健康,保佑大哥大姐发财”。好几个老太太感动得当场认了干儿子。
感动的结果就是,正月十五那天,小伙子开始在群里卖“美国科学家独家研制”的保健品,七千块一箱,两箱一疗程,从“源头杜绝一切恶性疾病”……几个干爹干妈,你三箱我五箱,跟不要钱似的。
二姨经不住老邻居劝,也买了两箱。东西寄到家里,包装倒是精美得很,商标厂家原产地,一概没有,更别说说明书了!
表姐说她想不通啊,妈妈做了一辈子中学老师,从小教自己买东西要看商标、保质期,如今怎么会上当?二姨也想不通啊,看着那么贴心的小伙子,卖给我的能是假货?我也想不通啊,卖假药骗子,什么时候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的父母了?
社会学家说,这个时候年轻人应该做的,不是动怒责备,也不仅是反复叮嘱,而是耐心地用文化反哺日渐边缘化的父母,帶他们迎头赶上这个时代。
如果大家能多跟父母沟通,多和父母联系,亲子关系更加亲密无间,父母有任何事都愿意跟子女沟通,遇到任何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想到询问子女,而不是听从骗子的蛊惑立刻做决定,情况会好很多。像二姨这样的老年人,轻信骗子,认“干儿子”,说到底,还是自己子女对老人的关爱不够多,才让骗子用一手亲情牌轻而易举地把老人们带进了骗局里。
有时候想想,像二姨他们那样的老年人,挺不容易的。年轻时的信息匮乏和笃信权威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烙印。年近黄昏时,他们还要克服这种烙印,努力学着用微信、逛淘宝,甚至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他们不想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抛弃,然而,要克服过去的思维定势和习惯烙印,路远且长。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已经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请少在各种自媒体上对上一辈吐槽或者控诉,请多多提醒自己: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父辈,活的也不容易。请对他们多帮助少指责。
年轻人爱拿“都什么时代了”说事儿,潜台词是在质问父母“你为什么不能像我这样做?”但实际上,这样的质问,与父母对子女看似“不通情理”的诉求并无差异。
韩剧《请回答1988》里,正焕妈妈说:“世上哪会有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呢?”如果你不是那个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那就带着他们一起赶上这个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