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优势互补

2019-09-10王益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2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民间故事网络资源

王益兰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线上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之间的互补,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彻底的转变和更新,否则必然还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其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在保证学生在传统阅读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传统阅读方式和网络阅读方式的有效融通,实现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互补,吸收彼此之所长,摈弃彼此之所短,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厘定角色定位,在优势互补中让阅读高效进行

传统阅读方式,除了在表面维度上以纸质化阅读之外,还体现了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教师主宰着学生的阅读进程,对学生实践性的阅读形成较大的制约和操控,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以“教”为主的模式。而网络线上阅读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主空间,学生的阅读以自主为主,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以“生”为本的特性。鉴于此,就应该强化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角色之间的融通,在凸显教师之“导”的基础上落实学生自主朗读,实现教与学的两者兼顾,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实践。

比如教学《牛郎织女》这篇典型的民间故事后,笔者为了让学生更感性、更直观地感受民间故事的特质,推荐学生阅读了《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三篇民间故事。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笔者先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搜集这三篇民间故事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学生对三篇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有了较为感性的认知,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认知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又组织主题为“民间故事阅读分享会”的研讨活动,引领学生探寻民间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民间故事就是普通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自由爱情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统治阶级无比憎恨而创作出来的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随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将这三篇民间故事与教材中的《牛郎织女》进行统整性类比,梳理他们在故事内容、人物特征和创作手法上的共同点,引领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层面迈进。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先借助网络阅读模式,给予学生适切的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先形成自我体验;其次,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传统化纸质方式深入细读,既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顺利进行,又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二、关注阅读效能,在优势互补中让阅读多维受益

从阅读质态的效果来看,不同的阅读方式对学生所起到的冲击也是不同的。由于网络资源信息量大,获取知识的方式也非常广阔,因此网络阅读方式更多的是聚焦知识信息量的汲取。而传统阅读方式以纸质书本为主,需要学生细心阅读,所历练的是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从这个角度将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进行融通,既保证了学生阅读内容的吸收,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如教学说明文《麋鹿》时,笔者引导学生一方面紧扣文本内容了解麋鹿的生活习性,另一方面又紧扣文本的语言感知说明文的基本方法。为了让这两个核心目标均得到充分的落实,笔者进行了拓展与补充。首先,在网络资源中通过百度百科等知识性网站,让学生阅读大量介绍麋鹿的文本材料,对麋鹿形成较为直观的认知体验。其次,笔者补充拓展了著名科普作家布丰所写的《松鼠》,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性对比,感受文艺性说明文与一般性说明文在语言风格、创作手法上的不同。最后,再将其与百度百科中介绍的文字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对说明性文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采用了不同的阅读模式。为了全面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笔者让学生采用了网络阅读方式获取了大量的阅读资源。为了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特点,笔者又指导学生采用传统化纸质阅读方式,将关注力聚焦在写作维度。如此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又历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举两得的阅读效果。

三、尊重自主意识,在优势互补中让阅读体系生长

传统化阅读,教师在推荐文本时强调系统扎实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阅读的内容与教材文本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与教材文本形成相得益彰之势。而网络化阅读给予了学生广泛阅读的自主性,自主选择的范畴就较为宽泛。将两种阅读方式有效融通,就可以在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构建成为系统化的空间,有助于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以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希腊神话为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点,笔者组织学生以这篇课文为生发点,对希腊神话故事进行拓展,有效地拓展了文本内容。为此,学生先从网络资源入手,先后选了很多希腊神话中的文本材料和视频资源,从整体的视角关注了希腊神话故事。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采用传统纸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细心阅读了两篇与“普罗米修斯”相关的文本材料,即《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将与“普罗米修斯”相关的文本材料进行拓展链接,形成一系列的认知体验,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材中的课文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从而使学生对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人物形成了整体认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结合网络资源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的方式,先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范畴下形成感性体验,然后再有机地进行拓展与补充,形成了阅读范畴的系统化、主题化,在两种阅读方式的有机融通过程中,保证了学生阅读体系的有效生长,起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四、契合思维方式,在优势互补中让阅读品质提升

从学生参与阅读的思维方式来看,传统化阅读和网络化阅读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化阅读的媒介主要以纸质为主,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信息吸收与情感体验,需要学生主体性思维的参与,而网络化阅读模式就相对复杂多样,在吸收文字的基础上同时还可以穿插图片、视频和音乐多种感知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可以有效地统整两种阅读方式,就可以在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下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为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助力。

如在教学柳宗元的古诗《江雪》时,笔者就将这两种方式进行了巧妙融合,这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笔者让学生在传统化阅读方式中初步了解诗歌的大意,让学生感受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融入的思想感情,然后相机拓展诗人的生平资料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感知和体验。其次,为了契合小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笔者采用網络化阅读方式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观看视频资源,并阅读视频中的文字材料,伴随着柔和的音乐,感受诗歌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将学生的认知体验整合在文本资源中。此时,笔者再次运用传统化阅读方式来解读这首诗歌,学生的认知体验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和提升,他们感受到整首诗歌画面的孤寂与苍茫,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抗争和不屈服……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进行了两次阅读方式的转变,首先以基础性方式接入到文本中,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然后再变为网络阅读,丰富学生感受诗歌、接受信息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直观性思维,紧接着再次重新回归课文。经过这样的拓展和补充,学生的思维认知不断融合,有效地深入到文本内容中,在两种阅读方式优势互补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发展。

我们不是要甄别和评选阅读方式的高下与优劣,而是要在充分把握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基础上,强化统整与融通,在实现优势互补的过程中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基。

【注: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小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优势互补的实践探究”(课题编号xc201806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民间故事网络资源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我的书屋,我的梦1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普罗米修斯盗火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基于网络资源的《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英语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哪双是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