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教师哪里来?自信引领加奋斗

2019-09-10高贵君梁秀平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杨家赵老师太原市

高贵君 梁秀平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记得三年前,我还在杏花岭区杨家峪联校淖马小学任教的时候,一位叫张晓婷的实习老师曾对我说过,她能在这样一所学校工作,高雅的校园、文雅的学生、优雅的教师,每天徜徉其中,流连其间,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可是,数年后,在她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前往附近马庄小学教书时,我再见到她时,她却说,面对那些淘气顽皮、不太懂事的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她觉得不怎么“幸福”了。

针对张老师的疑问,我也常常陷入困惑。直到这位青年教师讲授了人教版四年级课文《幸福是什么》的公开课后,她才慢慢地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幸福”。

那天下班后,小张老师从马庄小学匆匆赶回来,她一脸愁容地诉着苦:“我们学校上课好的老师那么多,为什么非叫我上呢?”我问明原因后对她讲,学校开展公开课对青年教师互助学习教学经验,对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很有意义。“可是我不漂亮。”她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想到小张会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的外貌上,我心平气和问她:“你觉得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人?”看着她一脸茫然,我语重心长地说:“好老师就是那些站在讲台上比一般人更美丽的人。不管你长得是否漂亮,站在讲台上就会光彩照人。”我觉得小张老师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她能过五关斩六将,考取公开招聘教师岗位确实不容易。在我的耐心开导下,小张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经过资料的查找、融合、创新,我们合作编写出了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之后,又经过反复的试讲,我帮助她找亮点、谈反思、指不足、议对策。在学校开放日的课堂上,张老师以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注重师生互动和适时点拨,给听课的老师和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这次仅仅是一堂简单的公开课,但却着实令我感动———因为张老师的执着和坚持不懈;因为张老师不厌其烦的请教态度;因为张老师敢于自我挑战,克服形象不漂亮的心理。每当和张老师再提起这堂公开课时,我就会重新思考:“幸福”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对于一位正在成长的青年教师而言,获得感、成功感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让我想起萧伯纳所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和没有创造财富,就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萧伯纳是英国戏剧作家,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1933年的时候,时年77岁的萧伯纳做了一次远东旅行,来到了中国,并见到了鲁迅。在用餐过后,他们一起拍了照。鲁迅先生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午餐一完,照了张照,并排一站,我就觉得自己的矮小了。”之后,在当年沪出版社的第十二期《论语》杂志上,刊登了萧伯纳与鲁迅的对话:

萧伯纳:“他们称你为中国的高尔基,但是你比高尔基更漂亮。”

鲁迅:“我更老时,将来还会更漂亮!”

在这个小故事中,鲁迅先生虽正值文学创作的高产年,有获得感、幸福感很自然,但是我觉得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强烈的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之一,被正式写入《党章》,那么文化自信同样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幸福感。

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无疑是文化自信的坚定引领者。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的每一次繁荣,都离不开师者的引领:以“子”为称谓的春秋战国时代,提倡“仁爱”的孔子、“兼爱”的墨子等,开启了中华文化热烈奔放的先秦源头;以“先生”为称谓的民国时代,“允公允能”的张伯苓、“匹夫不可夺志”的梁漱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宛如灯塔,在战乱中照亮破碎的山河……他们拥有着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不仅培养了大批民族精英,更巩固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支撑起了整个民族当时的精神家园。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至今,中华文化正处于繁荣复兴的新阶段,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基础、更深厚的自信。教育战线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支重要而特殊的力量,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幸福感就体现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之中。

2018年新年伊始,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为全国人民送上真挚的祝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岁月如织,花草如诗。

一花一叶的灵动,

书写美的意境。

而花与园丁,

总是一串动人的故事。

教师的“幸福”来自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段青春的奋斗史。

郭建霞,女,38岁,中共预备党员,原杏花岭区杨家峪小学教师,现在被交流到伞儿树小学任教。她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许多看似棘手的工作,到她手上都能一一化解。长期以来,郭老师对学生在思想上循循善诱,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交谈、相互倾诉。尤其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更是关怀备至。有的学生因家境不好,穿得单薄,她就将自己孩子的棉鞋、衣物送给学生;有的学生手上冬天全是冻裂的伤口,她就买来护手霜给孩子抹。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14年9月,郭建霞老师被評为“太原市优秀教师”。

赵俊萍,女,42岁,原杏花岭区伞儿树小学教师,现在被交流到杨家峪小学任教。2016年9月的一天傍晚,刚下过一场雷阵雨,赵老师离开校园时,天色已晚。她骑着电动车回长江村,要路过太原市东峰路施工路段,由于刚下过雨,道路狭窄而泥泞,为躲避一辆大货车,她在过马道坡街和东峰路的交叉口时摔倒了。赵老师几乎失去知觉,她支撑着受伤的身子,忍着剧痛,拨通了爱人的电话。随后,爱人王浩将赵老师送到杨家峪中心医院,拍了X光,医生说她的骨骼没有大碍,但是淤青的胳膊令爱人心疼不已。从这天起,丈夫就担负起接送妻子上下班的任务。校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劝她休息几天,然而赵老师仅仅请了两节课的假去医院复查,就再没请过一天假。9月26日,二年级家长开放日如期举行,赵老师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家长的到来,这次教学展示活动非常成功,也非常令人感动。2017年12月,赵俊萍老师的事迹在第二届三晋育人论坛暨“讲述好老师的故事”演讲活动中获得十佳故事奖。

金咏梅,女,49岁,中共党员,现任杏花岭区杨家峪小学校长。自2003年任杨家峪小学校长以来,她以自己的睿智干练、精明强干,把全校师生紧紧拧成一股绳,引领大家携手奋进,锐意创新,使杨家峪小学这所乡村学校驶入了人文化、精细化管理的快车道。因太原市北沙河改造,学校面临搬迁,2017年7月,杨家峪小学正式接到杏花岭区教育局通知,于7月3日凌晨以前完成拆除任务。她与全体教师平均一天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教学仪器打包搬至新源里小学库房,圆满完成了向杏花岭区九中过渡的攻坚任务。在这期间,学校利用暑假进行搬迁后的校舍改造,金校长主动放弃假期的休息时间来学校值班。

十几年来,杨家峪小学先后获得了“杏花岭区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学校”“太原市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太原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太原市义务教育先进单位”“国家足球特色学校”等多个荣誉称号。

所有的溢美之词,所有的荣誉,都难以表达对教师的尊敬和谢意。然而,“幸福”让她们淡化了名利的纷争,“幸福”使她们不仅把职业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而是产生了更高的、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岁月在流逝,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幸福地成长。22年的教师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最让老师欣慰的幸福感来自于学生一天天的成长和进步。当我翻开相册抚摸着那一张张毕业照时,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观毕业照有感》

一介书生气,立志存远方。

冷颜心藏暖,顽石淬成钢。

不愤不启时,故意作装佯。

天下满桃李,不邀也风光。

(作者单位: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小学)

猜你喜欢

杨家赵老师太原市
杨家铭
赵老师的眼睛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超级难写的字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奇怪的雨伞
美丽的杨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