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实况详录法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2019-09-10孙碧华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

孙碧华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和推广,区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位置不可替代。为在区域游戏中更清楚、全面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状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笔者选择了最常用的一种观察法就是实况详录法。通过实况详录法,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解差异,使幼儿更好地投入情感、思维、能力,充分体验游戏的自主性和愉悦性。

【关键词】实况详录法;区域游戏;幼儿

区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充分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提升多方面能力。以下现象我们经常可见:幼儿大方热情地交往合作,积极主动地解决困难。但是也会发现有些腼腆、不善交往而被冷落的幼儿,因为解决不了问题不知所措,情绪变得很低落;有些是调皮捣蛋,破坏行为后被教师批评,一下子没了游戏情绪,处于被动的状态。还有一种现象便是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不感兴趣,但是因为要遵守规则而“不能擅离职守”,耐着性子“坚守岗位”等,这些原因导致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为了更清楚、全面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状态,提高他们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笔者采用了观察法中的实况详录法。

实况详录法指的是完整、详细地记录被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一、发现问题——观察实录了解游戏情况

在实况详录法的实施过程中,观察者不做主观推断和分析,而要尽可能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

(1)“医院”:没有人来看病。西西是“护士”,摆了两个凳子,坐了一会儿,站起来去“医生”那儿转了一圈,叹了口气说:“哎哟!今天一个人也没有”,又回到了“接待区”,摆弄了一下凳子,嘴里不停嘀咕着:“不高兴了。”一转身跑到扮演区看其他幼儿跳舞去了。“医生”来告状:“西西不高兴当护士了,她跑了。”“药剂师”说:“她不坚守自己的岗位。”

(2)“银行”:游戏开始后十分钟左右,“银行”没人排队“取钱”,很冷清,贝儿望望其他区,坐下来“理钱”,不一会儿,又站起来看看,还是没人来取钱,她开始打哈欠。一会儿她又开始“理钱”,然后发呆。

(3)“理发店”:生意很冷清。宁宁有些坐不住,对飞飞说:“我到外面去看看有没有要来‘洗头’的。”然后就跑到“小吃店”“建筑工地”“玩具店”,高兴地逛来逛去。这时飞飞说:“宁宁,你回来啊,怎么老在外面玩儿”。宁宁大声地回答:“我在找要‘洗头’的客人啊!”边说边飞快地跑回了“店里”。

二、分析原因——评价解释找出问题所在

1.幼儿方面

“小护士”西西,容易冲动,没有足够的耐心,而且对护士的职责不太清楚;“银行”的贝儿比较腼腆,做事很认真但是只是刻板地遵守规则;“理发店”的宁宁积极性很高,但是只有三分钟热度。每位幼儿的能力、个性、生活经验、做事态度都不同,所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也不同。

2.教师方面

教师一味地强调“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更没有花时间了解游戏的进展情况。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时,往往注重开头的导入和结束后的游戏分享,而中间的游戏环节时常会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在指导时有时缺乏耐心与细心,总是理想化地认为所有的幼儿都会积极参与活动,忽略了能力较差的幼儿和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组织的游戏比较呆板、形式化使幼儿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3.材料方面

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出现在区域里的很多材料既精致又美观,一看就是家长或是教师的手笔;材料的提供很随意,如游戏中“玩具店”的物品没有价格,“理发店”没有价目表,“医院”的药品没有分类等。

三、采取措施——采取策略尋找解决途径

1.参观体验,丰富游戏经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听过、见过、亲身体验过,才会在游戏里表现得游刃有余。区域游戏中角色众多,如何让幼儿更加了解,最好的办法是请进来、走出去,各行各业的家长就是我们最好的资源。请进来:家长们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重点,如养蚕人是怎么喂蚕的?要注意什么?乡下的奶奶既耐心又热心地手把手教授。走出去:带领幼儿参观丝绸服装店,看看他们怎么销售?怎么量身定制?回来展开大讨论,为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2.指导讨论,拓展游戏情节

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从而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1)讨论交流,“自”定规则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制定一些游戏的规则,可以请能力较强的幼儿画一画、做一做,放在区域显眼的位置,这不仅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也提高了幼儿的自控能力。

(2)扮演角色,深入游戏

教师可以扮演角色跟幼儿互动,如耐性差的幼儿,教师可以扮演应聘人员与这些幼儿交换岗位,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始终保持参与游戏的热情;对于自控能力好但在游戏中处于消极状态的幼儿,教师可以扮演该区的负责人提醒“员工”以“出去跑业务”的形式调整疲惫的状态,使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以后的工作等,教师通过不断调整角色来影响幼儿的游戏情绪,有效提升了游戏的质量。

(3)重视差异,发展个性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与水平的差异,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对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并通过观察进行有效的指导。当他们遇到交流障碍时,教师应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使其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从而使其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3.自主制作,创新游戏材料

要使幼儿能在区域中灵活运用各种材料,最好的办法是幼儿自己制作,如一些价目表、区域海报等,充分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应建议幼儿对材料进行分类,如生活用品、食品、手工材料等。关于材料的投入,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比例要重,以供幼儿操作、尝试,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个欲望,如“服装店”里的纽扣、各式布料等;“理发店”里一次性的浴帽、各种材质等。幼儿在游戏中天马行空、大胆想象,实现了材料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黄俐.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4):64-66.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综合主题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童话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同步跟进策略探研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