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探析
2019-09-10农秀志
农秀志
【摘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利用导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设计导语对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簡要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导语的意义,简述阅读教学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导语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
如果把文章比作汪洋大海,导语便是汪洋大海上的明灯。通过这盏明灯,学生可以迅速把握阅读的方向,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导语部分缺乏内在逻辑、趣味性不强,那便无法起到为学生指路的作用。由此看来,导语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导语的意义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小学生所读的文章往往篇幅不会太长,但小学生的提炼能力较弱,对他们来说,阅读中等长度的文章难度较大。这便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授学生提炼文章主旨、中心思想的方法。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文章中的某一句是中心句,某一个词是文章的文眼,学生难免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在导语部分设置更多悬念或其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阅读导语,学生能够明确一篇文章的阅读重点、难点,在正式学习前寻找适合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这样,学生的阅读过程便会在强烈的目标驱动下进行,阅读效率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渐成为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的当下,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了更强的物质保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符合不同学生个性的导语,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在学习语文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兴趣。语文本身是一门与人文素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设计导语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对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还能充分体现新时代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二、设计导语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教师设计导语时必须追求设计技巧,不能单纯地把导语看作文章的“注解”。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导语当成文章的“注解”,在导语部分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与文章内容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设计阅读导语首先要遵循“简洁”的原则,导语内容要简洁、富有逻辑性,最好能够用几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使学生对文章要表达的感情有初步感悟。此外,导语要富有启发性,要能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起学生思考。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导语的策略
1.连续发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设计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导语中融入各种提问时,要重视问题的递进性,最好能够做到由简到难、由浅及深。例如,带领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前,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不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在图片的结尾展示出小壁虎尾巴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本篇文章上。教师可以在学生看过图片后向学生提问:“不同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呢?”这一问题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让问题回归课文:“同学们见过壁虎吗?壁虎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是为了对文章的情节进行铺垫,小壁虎断了尾巴还能够存活,且不久后还会长新的尾巴,但小壁虎并不知道,所以小壁虎才会去借尾巴。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使导语与文章衔接最紧密的一个问题:“小壁虎借尾巴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小壁虎会遇到哪些动物呢?”本文中出现了孔雀、麻雀等较为常见的动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多少会提及这些动物。一旦学生思考后再次在文中遇到这些动物,学生便会在脑中形成二次印象,从而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2.介绍背景,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利用导语介绍背景可以扩展学生的语文视野,适当地延伸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导语可以了解课文所写事物的历史和人物经历,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导语所给出的信息,大脑会产生不同的反馈点,这些反馈点便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教师将文章背景融入导语部分时要对信息进行筛选,选择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长城》一文介绍了长城的长度、起始点、建造过程等,文章着重强调了劳动者建造长城的艰辛,以衬托长城的伟大。因此,教师可以在导语部分适当介绍古代生产力的状况,并在讲解时将古代生产力与现代生产力进行对比,突出古代生产力的落后。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长城的其他背景,如长城跨越了我国多个省份,1961年长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添加这些信息都是为了与本文的主旨相呼应,突出长城的伟大。
3.直接导入,利用题目衔接文章内容
直接导入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适用于理解难度较大的文章。例如,在讲解《将相和》时,教师可以用直接导入法进行阅读教学。直接向学生阐明“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两人在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后来廉颇主动向蔺相如认错,两人最终达成和解并共同辅佐君王。通过直接导入式的导语,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本篇文章的故事梗概,接下来学生只需根据梗概填充细节即可。
4.设计场景,发挥沉浸式教学的作用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在导语设计场景时,营造相应的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沉浸式阅读感。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为例,教师可以先描述这样一幅场景:“冬天,在一座古老的宅子旁,几个人正和一个戴着毡帽、拉着骆驼的人攀谈着,有的人已经背着一袋煤往回走了。”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导语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渲染氛围,如展示一幅骆驼的图画,然后继续讲解:“看,这只骆驼的脖子底下系着一个铃铛。接着,让我们看看骆驼春天时的样子,啊,骆驼的毛皮一块一块地掉下来啦!同学们,你们对这里即将发生的故事感兴趣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地方,经历这里的四季,感受这里的风情吧!”
【参考文献】
白纯舵.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语的作用[J].中国教师,2015(04):31-32.
于秀霞,王玲玲.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