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2019-09-10阮廷飞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阮廷飞

【摘要】新课标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其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基础知识积累阶段,这时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会对学生后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升入初、高中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是人们在经历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后的产物,数学的概念、性质还有各种公式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部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数学的创新思维对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对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该将关注点多放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一、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

1.以学生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发展的思维

在没有推行素质教育前,教学就是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教师负责的是灌输,学生要做的是接受。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专门为了考试而学习,让学生整体处在一个恶性发展的状态中,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了。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教师首先应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转换角色,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整个课堂的开展主要围绕学生而进行。教师应转变为思维的引导者而不是决定者,应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加以引导,并对其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进行“乘、除法”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了“乘法”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掘“除法”的相关内容,教师从旁加以引导。这样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主动思考问题,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

小学数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注意不能操之过急,以免产生不良后果。同时,创新意识培养的重点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不仅是现象那么简单。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2+2=8,但是这一节课要讲述的并不是加法。教师可以介绍新的算法:有4个2,我们可以写成4×2=8,这叫乘法。这样就可以从简单的内容入手让学生学习更深的知识,做到由浅入深。教师表面上写了加法,实际是要引出乘法。教师在揭露前,可以让学生先猜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3.加强实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数学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科目,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比如,在进行“扇形面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扇形面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識,教师可以拿一个蛋糕到课堂上,将蛋糕分成若干等份,这样每一份就形成了一个扇形,扇形的面积也就显得比较形象,学生也较能接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了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后踊跃发言,让学生表述在现实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涉及了这次的学习内容。比如,在进行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教学后,让学生自己来说该法则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学生想到的越多,证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越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越有效。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行情景化教学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师能够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方式的重要部分,而多媒体教学又是情景化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情景化教学,把学生引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去探索问题,改变“学生一有问题教师就教”的固有教学模式。比如,利用多媒体上呈现一个圆形的图案,当学生记住后教师再进行均匀地裁剪,把图案分成2份、4份等,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什么叫分数,分成2份就是二分之一。从这个简单的分数入手可以引出“圆的面积”的相关知识,再将圆形和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使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逐渐地,教师便可以把圆周率的相关知识也引入到课堂中。由一个简单的情景点引入带出多种多样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为便捷、有效。

2.选用适当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发展时期,他们对学习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改变教学的相关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素材的选用要和教学内容相关联,要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学习兴趣的引导作用很明显。为此,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逐渐发掘出一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帮助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3.改善教学情况,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对教师的态度更多的是害怕而不是尊重,因此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要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能更好地将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使双方处于良性发展的模式。在改善了师生关系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会不断增加,通过课堂和课下的交流沟通,教师能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思维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由此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引导。

4.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每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巨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比较敏感,有的学生有可能对数字计算方面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各方面的表现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前考虑到教学因素里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各自擅长的方面进行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借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转变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置于重要位置,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张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新教育时代,2017(10):122.

曲建侠.浅谈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25.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