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红色微讲堂”以党建带团建,提升高校党团组织活力

2019-09-10万珊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

万珊

摘 要:党建带团建是新时代的重要改革,实现高校党团共建的目标,在发挥党的重要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一批新的力量。在高校,党建和团建一直是不可分割的重要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学生接触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团共建可以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红色微讲堂”是从党团共建的实际出发,通过互相学习的方式提高党团组织的活力。

关键词:“红色微讲堂”;高校;党团共建;组织活力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组织要爱护共青团的年轻人,为年轻人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1]。在现代,高校党团育人的重要功能不断显现,因此高校要做好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的重要工作。而党建和团建的相关活动正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青年是党的重要后备军,因此要做好高校党支部和团支部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先进的后备力量。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青少年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必须要保持学生的初心,跟着党的脚步走,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工作。因此高校开展党建带团建是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团建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1.高校党团共建现状

一直以来,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一直是作为党组织的基层组织在高校进行相关活动,为党组织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是党在大学生中的政治核心[2]。而共青团是作为党的后备军,因此团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也是围绕着党的相关工作,高校团支部是共青团的基础组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为了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高校开展了党团共建的活动。通过党建带动团建,可以强化基层组织的重要建设。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党团组织的联系不够紧密,党支部并没有落实好带动团支部的相关工作,使得团支部的影响力低于党支部,同时党团之间的交流较少,开展的活动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无法贴合年轻人的需求。因此还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党团之间的联系,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高校党建带动团建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团员缺乏相应的使命感

在高校共青团员非常多,几乎都是团员,因此虽然每个班都设有团干部,但是却没有开展相关的活动,而院校活动由于人数众多也大都要求资源参加,因此很多团员都选择淡忘自己的团员身份,很少参加团建活动。而且由于课业比较多,很多学生都不怎么关注团建活动,只有团干部通知必须要到场的活动才会参加,这就会造成团员缺乏相应的使命感,对团建活动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团支部的凝聚力下降,团组织的活力不足。

2.2党组织对团建的指导力度不够

由于有的高校党支部对团支部的带动工作只存在口头上,缺乏对团支部相关工作的重视,因此团支部的相关活动开展的不到位[3]。而且有的高校只注重党支部的建设,忽略团支部的建设活动,不利于团组织的发展。一直以来,高校都普遍存在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却没有帮助团组织解决工作出现的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团组织的发展。据了解,在高校,党员需要经常开展相关的党建活动,并且还要写心得体会,但是作为团员,却很少有相关方面的要求,甚至有些高校都没有开展类似的活动,这就会造成党组织对党团共建的工作的指导性不够。

2.3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不完善

虽然党组织工作者已经了解到党建带团建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之前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缺乏明确的工作机制,从而导致党团共建活动无法开展。目前,很多高校的考评工作流于表面,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这就会造成党团共建活动的实效性不强。此外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工作汇报时,沟通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考核结果不够严谨。

3.“红色微讲堂”在党建带动团建工作取得的效果

“红色微讲堂”是选择政治觉悟比较高,同时又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行讲学,通过同样是学生的优秀人才进行相应的教学,为团员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这样就可以提高团员觉悟,扩大党团组织的建设覆盖面,还能实现党建和团建的有机结合,带动团建发展。

3.1扩大党团组织建设覆盖面

通过开展“红色微讲堂”活动,可以扩大党组织队伍,实现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组织的联动,实现普遍建设的目标。此外,开展相关的微讲堂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团员的参与度,帮助团员聆听党的重要历史活动,提高团员建设社会和建设国家的激情,从而实现党组织的招新目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3.2实现党建带班团建设工作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讲解相关的形势政策和热点解读,帮助团员了解到党的重要理論的方针,激发团员向党组织前进的动力。此外,“红色微讲堂”可以进行班级工作指导,这样就可以有效落实党建带动团建的目的,帮助所以团员了解到党的相关政策,实现党团共建的重要目标。开展班级活动,还能激发团员的的潜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班团组织更有活力。

3.3创新党课、团课形式

“红色微讲堂”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模式,同时引入朋辈的引导效应,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党的重要领导作用,了解时事热点等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此外还可以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和监督管理小组。学习小组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监督小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表面学习的现象。

3.4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一直以来,党支部和团支部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成就的。因此加强党建带动团建的工作,可以有效激发各个组织的内在潜力,实现为党组织培养后备主力军的目标。通过党支部的带头作用,可以促进团支部的建设活动,互相激励,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活力,这样才能为党组织提供良好的建设力量,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通,付承辉,杨兴宇,沈婷,卢杨.高校党团建设研究之“党团共建工作组”的提出——以三峡大学医学院为例[J].才智,2019(2):102-104.

[2]刘玮.新时代高校党团共建育人体系的构筑与实践[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6):51-56.

[3]张婷,王芙颂,郭巧.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团学工作新思路探析: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7-91.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