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构成中抽象构成的教学思考

2019-09-10范利锋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提高学生创造独特新颖的抽象立体形象的能力,是立体构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设法有效正确地解决学生作品存在缺乏美感的问题,使学生习作出现新的面貌,使其更具艺术性、时代性。

关键词:立体构成 抽象立体构成;教学改革;形式美感

立体构成的学习对学生作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在藝术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它的训练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和手(表现)协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造方式和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了解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不同届学生的立体构成习作中发现,内容重复、技法相同、形态近似、造型陈旧的情况比较普遍。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设法有效正确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习作出现新的面貌,使其更具艺术性、时代性。

1、抽象对于立体形态的表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为艺术设计基础之一的立体构成,是培养人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意识,研究和探讨在三维空间中如何用立体造型要素和语言,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立体空间形态的学科。通过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立体造型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技法,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

立体构成由于自身的构成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理性特征,运用分解、组合、重复、旋转、变化等方法加以体现,突显出物体的特征部分,弱化次要部分,抽象立体使人一看还是能看出做的是什么物体的造型。所谓分解就是将一个完整的造型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基本造型要素,实际上是将形态还原到原始的基本状态;组合则是直接将最基本的造型要素按照立体造型原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的设计;重复和旋转是点、线、面、体、块在立体构成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手法,也是能经常出现意象不到的美感;变化是艺术的共性变成了个性,也是立体构成作品具有节奏与变化,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性与审美性。

抽象性是立体构成的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立体形态的表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它通过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构成展示形态独特的风采。尽管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有区别,但是体现在抽象形态中的形式美原理.特别是来自设计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艺术表现,必然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美的感官享受。抽象许多并不是完全排斥具象,而是从的具象形态中抽离剖析出来的;具象造型给许多抽象造型借鉴与启示,抽象立体构成造型可以变化出许多新奇的造型,以便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情感需求。抽象立体构成的造型教学与表达技能,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抽象造型表达主观精神情感的能力,使立体构成作品更具有张力与表现力。该课题要求学生一方面通过立体构成的理论学习,了解基本美学规律、抽象变化思维的训练、综合组合处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立体构成的比例、尺度、形状、空间、重力、张力、对比、正负空间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具有逻辑思维与创意发散性思维,加强创造精神动手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感受与提高简约现代的美感能力

抽象立体构成强调要素的提炼,不要太具象化。抽象立体构成作品如果没有很好的要素提炼,作品会缺乏设计感与生动感,同时,在提炼要素的过程中要注意要素单纯化,作品要素过多则显杂乱,所以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减少要素的堆砌,要用最少的要素体现最丰富的内涵,切忌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单纯不等于单调,美的法则即是单纯化。学习立体构成,学生总是理解不了或感知不出简约形体中的美感,尤其是当形体简约的几何体出现在眼前时,学生们不知所措、很是恍惚。因为他们连简单的几何体为什么是美的为何具有现代感都说不出来。这时,在教学中应从基本几何体的结构、比例、特征等开始讲解其为何具有抽象美感,并指导学生去做一些实验性的比较练习,来帮助学生慢慢了解与感知抽象形态所具有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再加上教师对具有抽象美感优秀作品的展示,对独特抽象表现形式的分析,会使学生渐渐感受到形体所具有的简约之美。

3、将传统文化与抽象立体构成联系起来

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将民族文化精髓运用立体构成。应挖掘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宝贵资源,将立体构成与图腾、图形、图案融合在一起,做积极有效的设计,而不是消极强调像某个东西的形似,追求神似才是最高级的境界。一件好的立体构成作品,让人们看了之后,能产生广阔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是源于生命而又高于生命的精神感官满足。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物体造型的感觉与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设计构成能力,促使设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融合交汇,强调设计之上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长期坚持会使学生达到自觉地去注意、主动地去追求、积极地去创造、自然地去感知的境界。不只追求表象的相似,而是要注重对客观物象本和真的认识。

4、材料系统性对于立体构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系统性对于立体构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立体构成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涉及许多其他综合性问题,例如建筑的立体构成,涉及机械、工艺、技术、材料等诸多因素。因此,在研究造型、制作形态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问题。不同的材料都要有其相应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同种形态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也会由于加工机械的性能不同对形态产生影响。要使立体构成具有理想的形态表现,就必须进行周密的思考,对构成的主观情感、抽象造型、研究方向、制作材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才能创造出新颖的形态。抽象立体构成不仅是材料的运用、个人情感意志的表达,也是形态的逻辑创造,是艺术表现的造型方法。

结语

现代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学科,而抽象立体构成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为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打基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临摹风"、片面的"技法风",导致的学生创意缺乏,作品毫无自身设计想法。立体构成是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在立体构成习作中,不论学生设计怎样的形体,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各造型要素的多种关系进行反复的调整,使习作中的形象具有突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应用规范的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具有发现与创造独特、新颖、美观、张力的造型能力。

参考文献

[1]辛华泉.立体构型.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9).

[2]卢少天.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1).

作者简介:

范利锋(1978—),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分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