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和他的老同学蒋经国

2019-09-10蒋永清

邓小平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台湾当局蒋经国老同学

蒋永清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始终是萦绕在邓小平胸际的一件大事。他呕心沥血,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早也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思考解决台湾问题,绕不开他的老同学——蒋经国。

一、“想起了老同学”

1978年5月,68岁的蒋经国成为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此刻,74岁的邓小平正主导中方进行中美建交的艰苦谈判,台湾问题是谈判的最大障碍。邓小平和蒋经国是老同学。1926年,22岁的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主动要求出国深造的蒋经国也在这里学习,这一年蒋经国才16岁。邓小平和蒋经国二人来往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他们俩体形相近,个头差不多,在一起很亲近。蒋经国经常借着在莫斯科河畔散步的机会,向邓小平询问他在巴黎的经历。邓小平写了几篇文章,谈及他在法国的工作和体验,交给蒋经国在墙报上发表。邓小平1926年底回国,蒋经国则直到1937年才回国。苏联一别,二人再没见过面。

在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作出调整对台工作方针的历史性决策,把“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调整为“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统一大业”,不提“解放”二字,代之以“解决”二字。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公开宣示给台湾当局。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要做三件大事,其中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如何开步走,即如何与台湾方面建立沟通渠道。他想到了在台湾的老同学。

二、第一次带话

目前所知,邓小平第一次让人给蒋经国带话是1980年5月14日。这天上午,他会见日本国策研究会代表常任理事矢次一夫一行时说:“请你对蒋经国先生讲,我们都是过七十岁的人了。他刚过七十,比我小几岁。在我们这一代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会给我们讲些好话,为后代做点好事。”“他们有什么想法,你们可以私下同他们谈谈,把他们的意见告诉我们。双方沟通思想,寻求合理的方式、方法,能够尽早的实现这个统一。”他同时给陈立夫带话。9月9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陈树柏,他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的儿子。邓小平说,陈立夫“有民族感”,“在有生之年做点事嘛。我同他不认识,你见了他说我问候他,尽管没见过面,哲学、思想、见解都不同”。说到两岸统一问题,邓小平动情地说:“统一是大势所趋,问题是我们这一代还是下一代。我想由我们这一代交账为好。”

也是在9月9日的这一天谈话中,邓小平让陈树柏带话给蒋纬国。他说:“你去台湾可以跟蒋纬国说说,我们欢迎台湾的人多回来看看。”“你可以给蒋纬国谈一下,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解决,下一代解决这个问题更困难一些,那时出现什么情况很难讲了,例如台独。”“我说的是真话。你可告诉蒋纬国,请他转告他哥哥,我讲的台湾问题都是真话。”

这些带话,开启了两岸沟通的新阶段。

三、“邓六条”交底

对台工作受中美关系大局的深刻影响。1981年6月起,中国同美国进行了一场关于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坚决斗争。为了适应新形势,排除干扰,邓小平提出需要全面、系统、具体地公开阐释对台政策。1981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叶剑英的对台讲话(后称“叶九条”),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力争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祖国大业的诚意,在国际上引起积极反响。“叶九条”发表后,对台工作进入新阶段,两岸開始进行多渠道沟通工作。

1982年7月24日,在邓小平决策下,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公开信,提出:“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蒋经国没有回应。对此,邓小平表示能理解。8月10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等时说:“见到他(指蒋经国),你代我向他问候,他有他的难处,可以理解。不要一直板着面孔,他自己不能出面,可以让别人出面”。此时陈立夫也在酝酿一个大动作,他决定派出自己的私人代表杨亨显来大陆沟通。1983年5月2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杨亨显,衷心希望两岸早日开启和谈,对国家民族作出交代。

从1980年起,经过3年扎扎实实的工作,到1983年,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国民党当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取代过去“武力反攻大陆”的僵硬立场,两岸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方面开始有了接触和联系。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于1983年6月26日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发表了一个精心准备的正式谈话,以规划两岸沟通的具体事宜,后来被总结为“邓六条”。邓小平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底”。8月27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一行时说:“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始终着眼于用和平方式。最近我出面谈了一次,提出一个和平统一的方案,实际上还是过去的九条,内容是一致的,只是更具体、更明确一点。我们的底全部亮出来了。”

四、“诚恳希望老同学之间能合作一下”

随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顺利完成,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上提出了“两手抓”,既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1984年,邓小平在审阅国务院领导人在国庆3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稿时,把原稿中的“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共同协商,早日实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统一”,改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和台湾各界人士共同协商,早日实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统一”。在“台湾当局”后面加了一句“和台湾各界人士”,这就是说,台湾问题接触面要宽,除了以国民党当局、以蒋经国为对手外,要广泛开展工作面。

从1985年开始,蒋经国的糖尿病日趋严重,身体每况愈下,蒋经国之后台湾政局的走向引起各界广泛议论。邓小平敏锐地感觉到,蒋经国身体不好,一旦去世,台湾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估计。因此,他多次利用有关途径向蒋经国传话,希望他能从中华民族利益着眼,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诚恳地希望老同学之间能合作一下。

1986年5月3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货机机长王锡爵驾驶B198号飞机在由泰国曼谷飞往香港的途中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要求在大陆定居,和家人团聚。5月17日至20日,经过中国民航代表和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代表在香港举行的商谈,事件圆满解决。华航事件的解决,标志海峡两岸30多年来,首次进行了面对面的谈判,打破了台湾当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原则,扩大了大陆政治影响,受到海内外普遍称誉。

蒋经国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私交甚好。李光耀每次到台北,都和蒋经国单独谈好几个小时,交换对两岸议题的看法。1986年夏天,李光耀又到台湾访问3天,与蒋经国私下长谈,探讨两岸进行政治互动的可能性。

1987年,邓小平在北京接见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冷绍烇,冷是国民党元老严家淦的女婿。邓小平拜托冷绍烇传话给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他愿意派杨尚昆和李焕晤谈,时间、地点都可以由李焕指定。冷绍烇把话带到后,李焕立刻向蒋经国报告。起先,蒋经国没有反应。两天后,他告诉李焕,时机还不对。

五、陈立夫的特殊礼物

由于祖国大陆坚定地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在和平统一潮流的推动下,蒋经国决定实行开明的政策。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从当年起台湾本岛及澎湖地区解除戒严令;16日宣布允许台湾民众以香港作为出外旅游观光的首站。10月14日,蒋经国主持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决议,决定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亲属者可赴大陆探亲。11月2日,台湾当局又出台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实施细则》,终于打开了封闭近40年的“台海大门”,实现了海峡两岸有条件的人员交往。遗憾的是,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咯血而逝。蒋经国的去世对中国的和平统一是一大损失。

面对蒋经国去世后的形势,邓小平再次强调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1988年6月25日,邓小平会见一位台湾客人时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反对任何导致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一个是政治统一,一个是发展经济,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还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些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然而,邓小平也意识到,这个目标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了。1989年5月16日,在会见外宾的时候,他曾遗憾地说:“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台湾问题,恐怕看不到解决的时候了。”1994年邓小平90岁生日时,从海峡对岸的台湾送来了一个很特殊的礼物,这就是陈立夫的回忆录——《成败之鉴》。扉页写着“祝贺邓小平九十寿辰”,落款是“陈立夫”,时间是“1994年8月”。这时,陈立夫已96岁高龄。他赠送自己的回忆录,既是对邓小平的问候,也是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共鸣。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尽管付出了极大努力,邓小平和他的老同学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心愿,在他们生前還是未能实现。这一关乎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只能留给后来人接续奋斗了。

(责任编辑 付国英)

猜你喜欢

台湾当局蒋经国老同学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老同学妙怼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老同学
蒋经国是被民进党气死的吗
防不胜防
看了又看
蒋经国亲民:工地吃盒饭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