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自我发展课程的实践

2019-09-10葛欣鑫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葛欣鑫

摘要: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是初中心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知课程,利用积极再定义法,借助品格优势模型辅助,结合同伴互评,充分调动初中生自我发展的愿景,消解初中生的负面情绪,促进正面情绪的形成。

关键词:认识自我;积极心理学;积极再定义;品格优势

一、认识自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不同的年龄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内容各有不同。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是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时期往往容易出现许多心理和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但大多是发展性的,可以在一定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完善。如果成年人或教育者用一种打压式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对自我的认知,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引导个体和谐自主发展,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个体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青少年在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缺点,勇于挑战和改变,形成良性的发展目标,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校为初一学生开发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发展课程“塑造更美自我”。

二、自我发展课程的实施与作用

(一)认识自我课程对负面情绪的消解作用

初中生处于学业压力和成长的压力之中,往往因为成绩、外貌等造成自我的极端否定。这种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对“问题”学生的负面打压较多、正面引导不够的现状,容易加重学生的负面情绪和自我认知的偏失。要引导初中生跳出这种负面思维的惯性,就要首先使他们意识到,人们更倾向于用负面思维去了解事物。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期,借助具体的事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课堂上,笔者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名初中生的一日学校生活的描述,让学生尝试着去评价该生。

今天的语文课早读我居然差点睡着了,因为早上起来特别困,也懒得吃早饭。我不断地掐自己,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课间,班长号召大家报名运动会,我一个体育项目都没有报。我一向不擅长体育运动,还是报名当后勤人员吧。

终于午休了,肚子超级饿,和好朋友一起奔向食堂。她说特别想吃小炒,可是我觉得排长队太麻烦了。算了,等就等吧,于是我陪她一起吃了小炒,我发现味道还挺不错的。

下午老师宣布明天要考语文,我内心发出一丝哀怨。看到同学在玩推理游戏,语文成绩垫后的我忍不住扔下书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晚上回到寝室,看见室友还在认真准备明天的考试,看来今天的常规吹牛时间不能进行了。于是我轻手轻脚地洗漱完,就上床睡觉了。

笔者在初一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时间看到的是该同学的缺点,比如“懒”“不擅長运动”“没主见”“学习不好”。但经过笔者的提醒,一些同学能够看到“她”的“自律”“关心集体”“随和”等特征。由此引入人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存在负面偏好,在生活中要更多尝试着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对待他人,从而收获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认识自我课程对正面情绪的促进作用

1.积极再定义方法的运用

积极再定义是指引领学生反观自我,去挖掘消极事件背后积极的因素。学生初步了解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进行运用。笔者最开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时,不少学生给出消极的答案。如“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我不爱与别人交谈”“我做事常常急于求成,比较急燥”,甚至“我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但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同一个事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思考,发现这些答案背后可能存在的优点有“我是一个温柔的人”“我是一个谦虚的人”“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等,从而加深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做好铺垫。

2.品格优势模型及运用

品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具体指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也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缓解抑郁与压力的良好资源。引领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品质,有助于他们产生美好的心灵指向,促进正面情绪的形成。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得到的积极品质类型有限。因此,笔者引用了品格优势模型,引领他们思考。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有的从成人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对于青少年的研究缺乏针对性;有的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上的问题。本文采纳了国内盖笑松教授提出的青少年的积极品质模型(见表1)作为学校授课的主要模型,引领学生发现自己和身边人存在的这些良好品质,并以其作为自我完善的目标。

笔者发现,初一学生在对有些概念的理解上不够准确和全面。如对“积极乐观”品质的理解上,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取得了不好的成绩,但毫不在意”是积极乐观,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该品质背后应该有主观的努力和付出,混淆了“积极乐观”和“消极怠惰”的概念。还有一些学生区分不了“好奇”和“猎奇”,等等。这当然与初中生的阅历和理解力有关系,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要通过事例来解释这些概念。接下来才能够准确运用这个概念。

青少年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最终目标指向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美好未来的愿景,并乐于主动发展自我。在此认识过程中,同伴互评往往起着强大的作用。同伴被视为强大的“社会化代理人”(socialization agents),对青少年的社会、情绪及认知的发展与调整产生了甚至超越家庭、学校和邻居的影响。因此,笔者设计的活动包括“优点轰炸”和“优点采访”。

在“优点轰炸”环节,学生在彩纸上写上某一项积极品质。同伴中谁具备这项品质,就把这个彩纸贴到他的身上。五颜六色彩纸从不同的角度聚集到不同的人身上。许多学生惊奇的发现,在别人眼里,自己身上有很多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积极品质。最后,笔者邀请班级里得到的彩纸最多的学生上台,要同学们结合事例,说明给他彩纸的理由。即通过“概念—事例”的阐释方式,再次加深对积极品质的理解。

青少年发现了自己身上现有的积极品质,更重要的是找寻自己心目中期待的品质,并为之奋斗,从而获得更美好的生命体验。实现“希望可能自我”的积极情绪体验,比单纯的成功的概念更能增强人的信心,使人充满活力和朝气。一些学生向往某些积极品质,但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具备。因此笔者再次借助同伴的力量,设计了“优点采访”环节。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品质,然后思考班级里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去采访他/她,寻求他/她的建议,制定自我完善计划,并进行宣读和实践。大部分学生想要采访的人不是班级里的同学,而是学校里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等,需要走出课堂。因此,课后笔者留给学生一项任务,即将自己的采访稿整理成文本或者PPT的方式,这样经过反复雕磨从而加深印象。但是应当注意,青少年的发展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自我完善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监督和协作,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

三、课程实施效果与反思

本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针对的对象为初一学生。根据前期的采访,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指向,对自我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如“我比较懒”“我只喜欢学习文科”等。经过授课后,大多数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用积极发展的态度对待缺点,形成美好的未来指向;还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与他人和谐交往。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发展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监督和协作,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这堂课的结束只是一个认识的起点。

综上所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采用积极的做法去应对。教育者的角色是疏导者、激励者,更是积极品质的发现者。只有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并乐于不断完善自我,青少年才会有持续的发展力,从而实现自我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益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盖笑松.青少年积极品质的发展规律与培养途径[J].人民教育,2013(2).

[4]刘美玲,田喜洲,郭小东.品格优势及其影响结果[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

[5]甄霜菊,喻承甫,张卫.同伴對青少年学校参与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年的追踪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6]朱诗敏.可能自我理论及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3).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