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见公仆不见官

2019-09-10

新长征 2019年10期
关键词:西柏坡朱德中央

“只见公仆不见官”,这恐怕是每一个参观过西柏坡的人的强烈感受。

西柏坡纪念馆的同志向记者一行介绍说,当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吃、穿、住、用几乎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毛澤东的衣裤件件有补丁,而且不经他同意,谁都不能给他领新衣服,毛衣毛裤穿破了,上边有了大窟窿,让工作人员给补补接着穿。他的一件睡衣,曾经补了73次,穿了20多年。

毛泽东曾说:“节约一件衣服,前线就可以多几颗子弹。”为了节约,他擦脸、擦脚只用一条毛巾。卫士长劝他买条新毛巾,把擦脸的和擦脚的分开,毛泽东却风趣地说:“不要分了,现在整天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分开就不平等了,脚会有意见。”卫士长“扑哧”笑出声来说:“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这时毛泽东轻轻摇摇头说:“账不能那么算,我多用一条毛巾,可能费不到哪里去,可是全军如果每人节约一条毛巾,省下的钱,我看就够打一次沙家店战役了。”

从毛泽东旧居出来后,记者一行又走进了周恩来的旧居,办公桌上放着的一个旧茶缸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个粗瓷小碟子盖在茶缸上,就算缸盖儿了。原来,当年茶缸盖儿摔坏不能用了,卫士长成元功便到供给处领了一个新的带盖儿茶缸,周恩来发现后,却让退了回去,将旧茶缸又拿了回来,从书架上拿下一个粗瓷小碟子,往茶缸上一盖,说:“这不正合适吗?”

西柏坡中央大院本来就不大,中央领导们的住房也都很简陋。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西柏坡一下多出那么多人,住房便成了问题。为了安顿从东北来的王稼祥和朱仲丽夫妇,朱德和康克清主动与他们做了“团结户”,把自己的床让给他们,自己打地铺,中间只拉了一条布帘。

记者一行来到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时,讲解人员告诉记者,这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修建的,里面有一部电话,两幅地图,三张桌子分属3个科室。敌我力量的对比,曾先后用电光纸剪成的三角旗、红蓝铅笔和自己纺的毛线染上红蓝颜色标注。

西柏坡纪念馆第二展室内,有一个全国土地会议简陋会场的模拟场景。那是村里老百姓的一个打谷场,放了两张桌子,几条板凳,上面搭一个布棚,便是主席台了。一幅当时的照片显示,出席会议的代表们有的坐在石头、马扎上,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据当时布置会场的工作人员回忆,也曾向中央首长们请示借些凳子让与会者坐,可刘少奇说:“可以以石作凳、以膝当桌嘛!”朱德说:“能弄来那么多桌凳当然好。可是我们没有,用一张桌子也要向老乡借。能开会就行了,能不麻烦老乡就不要麻烦老乡了。”开会时,卫士给朱德借来一把木板椅,朱德接过来放在面前当桌子,然后坐在一块石头上,埋头往本子上记起来。

在西柏坡纪念馆里,存有记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情况的一段无声录像,当时中央委员们就穿着普通的粗布棉袄,有的还自己拎着小板凳参加会议,散会后再搬回去。

194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5岁的生日。当时,淮海战役激战正酣,毛泽东密切关注着战局变化,日夜操劳。中央机关一些同志准备趁他生日杀头猪,做一顿红烧肉给他祝寿,既补充营养又能让他放松一下。得到消息后,毛泽东立即制止了。

亲力亲为,是当时党的高级领导人普遍的工作作风。毛泽东曾指出:“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还指出:“一切依赖秘书,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现。”他从不轻易让秘书代劳,总是亲自动手起草文电、报告,撰写文章。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大量文电、讲话、谈话、书信等文献大多留有手稿,都是他亲自撰写的。

毛泽东还强烈反对将他抬至过高的位置。面对党内有同志“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把新成立的青年团命名为“毛泽东青年团”以及以毛泽东像作为即将发行的人民币票面主图的建议,毛泽东也都拒绝了,在他的坚持下,人民币的票面设计最终选择反映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图景为图案。

在筹划召集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的日子里,毛泽东亲自写信、起草电报,征求许多知名民主人士的意见,邀请他们到解放区共商国是。对这些民主人士,毛泽东用词十分谦逊。在给李济深和沈钧儒的信中,他写道:“弟已拟了一个草案,另件奉陈。以上诸点是否适当,敬请二兄详加考虑,予以指教。”在给陈嘉庚的邀请电中,他写道:“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硕望,人望所归,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

不仅毛泽东谦虚谨慎,其他中央领导也都如此。全国土地会议期间,刘少奇每次让工作人员去通知代表们座谈时,都这样叮嘱:“跟代表们说话要客气,不能和下命令一样。就说少奇请你们到他那里去坐坐。”

据西柏坡时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干部回忆:“周恩来从来没有歇过一天假。每天夜里都是工作到凌晨才去睡觉,到了9点又准时起床,一天最多休息5个小时,其余时间便一直埋头在工作里。深夜12点,给他送来夜宵,一碗米饭,一碗菜汤,一盘小菜,放在进门的小茶几上,经常需要警卫员几次提醒他吃饭。不然,放凉了,还顾不上吃。”

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的任弼时,曾两次被捕入狱,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医生建议他每天工作不能超过4个小时,而实际上他每天工作的时间要成倍增加。新中国成立仅一年之后,1950年10月27日,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任弼时就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年仅46岁。

董必武是党内“五老”之一,在西柏坡时已年过六旬,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把自己看成是党的事业的“一块做补丁的布头”。当时,为了工作方便,中央机关配备了两部汽车,董老年逾花甲,身体也不算好,按规定外出办事完全可以坐车去,但他总是骑马。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职务后,他还分担着每月15斤小米的生产任务;工作之余,还从夫人那里学会了纺线。

康彦新介绍说,西柏坡时期,废寝忘食、宵衣旰食的党的领袖们,却时刻牵挂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毛泽东号召中央机关进行“节约粮食”运动,让工作人员把节约下来的300多斤粮食在春节前送给西柏坡村生活困难的村民。看见当地农民种稻子不育秧导致产量低,他专门给群众讲要先育秧、再插秧。即使到了1958年,毛泽东还特意让中央办公厅给西柏坡写信,询问老乡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让他们到水稻产量高的涿县学习种稻方法。

播种的时节,朱德曾经帮助当地百姓拉耧。收获的时节,见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独自吃力地在地里割谷子,朱德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向老婆婆要过镰刀,便“刷刷刷”地割下去。

“我这条命,就是董老一家给捡回来的啊!”西柏坡村的阎青海老人永远记得当年的那段人生经历。阎青海一岁多时得了一场急病,奄奄一息。他娘以为治不好了,就把他用谷草裹身,放到外面的碾盘上,准备等孩子爹回来扔掉。不料董必武夫妇路过此地,发现孩子还有心跳,就赶紧抱起来送到中央机关医院。董必武夫人何蓮芝在医院陪护了好几天,终于把一个欢欢实实的孩子抱了回来。“西柏坡纪念馆筹建时,我和有关人员去北京征集文物,就住在董老家。董老还主动问我们村里有什么困难。我们反映需要一台拖拉机,董老立即给协调解决了。后来何莲芝重访西柏坡,还专程到我们家看望。”阎青海感叹:“中央领导和咱真是一家人、心连心呐!”

中共中央领导还严格要求机关干部,绝不容许损害群众利益,哪怕一丝一毫也不行。当警卫战士为保持院落清洁,打算拆掉院里的石磨和猪圈时,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这些东西都不要拆掉,将来群众还要用的。”周恩来所住的院子里的梨树上结了几个梨,秋天梨成熟后,他让工作人员摘下给房东送去。房东一家说什么也不要,工作人员只好给老乡一些钱,算是把梨买了下来。

党的领袖们当年为什么这样关爱群众、尊重群众?因为他们深知,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就是植根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在西柏坡,毛泽东曾不止一次提到李自成,其用意就在于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不要骄奢淫逸、丧失斗志、脱离群众。刘少奇也不止一次谈到安泰。安泰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巨人,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盖娅的儿子,有着无穷的力量,他的力量就来自于大地母亲。在和敌人格斗时,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他就可以所向无敌。然而,敌人后来发现了他的这一特点,在战斗时把他举向半空,使他离开了母亲,最终把他杀死。借用安泰的故事,刘少奇是在警醒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中间,始终不脱离群众。

猜你喜欢

西柏坡朱德中央
不必要花的钱
西柏坡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毛泽东在西柏坡使用的办公桌
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意蕴和党建价值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建国以来西柏坡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及发展对策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