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综合思维素养的地理教学实践
2019-09-10齐本莹
齐本莹
摘要:地理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培育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就是要帮助其认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区域特征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地理教学 综合思维 海洋资源
一、关于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研究
地理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关于地理综合思维,学界有多种解读。陈红等指出,地理学的研究需要“对其进行要素的综合分析、地方的综合分析,以及时空的综合分析等”。傅伯杰指出,“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甚至还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地球表层的发展历史以及推测地球未来的发展趋势。肖尧望提出,“对于高中学生可以更多地从跨学科知识综合的角度,……制定较高层次的目标”。《人民教育》发表社论指出,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邵俊峰指出,“以多学科合力的方式为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综合相关观点,笔者认为,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至少应包括要素、时空、区域、学科四个维度。要素综合思维素养,是指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識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时空综合思维素养,是指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区域综合思维素养,是指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学科综合思维素养,是指能够借助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分析研究地理问题,以及运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分析其他学科的问题。
二、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第五章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说明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内容中可以挖掘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如下:
1.要素综合思维素养。在海洋这个特殊的系统中,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如海底地形对渔场分布和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的影响,地形和气候对盐场分布的影响,人类活动(过度捕捞、过度开采资源)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等。
2.时空综合思维素养。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变化。如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实现了从海洋捕捞到海洋牧场的变化。在研究过程中,既要了解现象,又要追究原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案。
3.区域综合思维素养。研究海洋所处的地理环境,还要研究它在整个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如研究某海洋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并分析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4.学科综合思维素养。借助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分析研究海洋资源的利用问题。如从文学作品中了解海洋开发的历史演变;从数据和图表资料中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变化;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研究海水淡化技术;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某海区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人为障碍。
(二)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本节内容,选取三沙市作为案例,主要有这样两点考虑:
1.三沙市的特殊性。2012年成立的三沙市位于我国辽阔的南海之上,是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辖区覆盖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含海域面积最大但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
2.三沙市的典型性。三沙市海洋资源类型多、数量大、应用广。以三沙市的发展引出南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具体生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1】初识三沙市
设问:三沙市的基本情况是什么?三沙市可开发的海洋资源有哪些?目前可能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要素综合思维素养(分析区位条件)、区域综合思维素养(地理位置综述)、学科综合思维素养(三沙市宣传片,历史、审美的教育)。
【活动2】海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设问:被大海包围的岛屿,为何还缺乏水资源?在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海水可以直接使用吗?永兴岛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淡水?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要素综合思维素养(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区域综合思维素养(跨地区调水等措施)。
设问:读图,我国海水淡化产水量最高的省区集中在什么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目前,还有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可以推广海水淡化技术?你认为,推广海水淡化技术时需要克服些什么问题?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时空综合思维素养(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区域综合思维素养(海水淡化工业的分布及其成因)、学科综合思维素养(了解海水淡化技术)。
【活动3】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设问:我国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哪种海底地形区?这些地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读图,我国主要渔场的水产品分布组成有何差别?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要素综合思维素养(纬度位置、海底地形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区域综合思维素养(区域对比)。
设问: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产量及比例是如何变化的?传统的捕捞方式与图示数据的变化有何关联?高密度的海产养殖会带来什么问题?我国各海区海洋捕捞产量有何变化?在南海建设海洋牧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在南海建设海洋牧场时要注意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要素综合思维素养(人类活动对渔业资源分布的影响)、时空综合思维素养(海洋生物资源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生物链知识、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活动4】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设问:读图,油气资源的分布集中在哪种海底地形区?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要素综合思维素养(海底地形对矿产分布的影响)、区域综合思维素养(南海争端的本质:资源之争、交通要道、军事屏障)。
设问:三沙地区,油气资源的开采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应对?三沙地区,可开发的矿产资源还有哪些?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要素综合思维素养(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小结全课。由南海引出“一带一路”倡议,了解海洋的重要地位,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涉及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时空综合思维素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海洋的发展)、区域综合思维素养(从南海所处地理位置看其重要性)、学科综合思维素养(从政治和历史角度看待海洋地理)。
参考文献:
[1] 陈红,吴燕坤,田甜.基于学习进阶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3).
[2] 傅伯杰.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地理学报,2014(8).
[3] 肖尧望.综合能力培养对教师的要求[J].学科教育,2000(12).
[4] 《人民教育》编辑部.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2015(7).
[5] 邵俊峰.共生理念下中学跨学科教研基地的创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
[6] 汤国荣.关注区域分析与综合 培养地理空间与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区域问题研究能力的教学探索[J].地理教学,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