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微
2019-09-10吴长宏
吴长宏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训练缺乏目标、内容脱离教材、指导忽视学情和讲评机械固化的问题。相应的教学策略有:细化写作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紧扣教材内容,梳理写作知识体系;关注写作难点,贴近学习需求;创新讲评方式,摒弃强制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问题 策略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训练缺乏目标
当下的高中英语写作课上,多数教师是从历年各地高考试卷或模拟试卷中随意挑选一份,要求学生立即动笔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中的作文题。至于本次写作是训练学生对情境的理解能力、对主题思想的概括提炼能力、对不同体裁的掌握运用能力,还是培养语篇意识等,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内容脱离教材
有些教师对教材中关涉写作的教学内容“视而不见”,以作文讲评中的纠错替代写作教学。这种“只言片语”式的写作教学虽然可以做到对症下药,但不免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脱离教材体系,最终使英语写作教学缺失了始于字词、长于句读、臻于篇章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也导致了学生写作知识“获得感”的缺失。
(三)指导忽视学情
在班级授课制的模式下,个体差异必然导致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审题有困难,教师却侧重分析语法规则和句子构成;有的学生不知如何落笔,教师却大谈谋篇布局和主题提炼。这样的写作指导忽视了学生的写作难点,导致学生需求与教学指导南辕北辙。
(四)讲评机械固化
写作讲评时,多数教师习惯于先带领学生阅读作文题目及要求,然后展示范文,再指出作文中存在的缺点,最后提出注意事项并让学生修改。甚至有些教师只匆匆忙忙要求学生自行对照范文订正,或者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以及“万能”句型。长此以往,读范文、记句式、订正语言错误成了写作教学的“规定动作”。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寻
(一)细化写作目标
就写作目标而言,高一主要是学写书信、日记等应用文;高二以学写记叙文等为主,包括写故事概要,提炼文章、段落大意或总结主题思想;高三侧重学写议论文。这些教学任务既有相互衔接的连贯性又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教师应该把写作目标分解到课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Unit 1中Task板块Skills building 3: writing an essay为例,该部分的写作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谋篇技巧。教材只提出“when writing an essay,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 organize it in an ordered way. Otherwise, it will not make sense to readers. To do this, you should divide the information into sections—the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nclusion”这一议论文写作的原则性构架——“引入—正文—结论”,并没有就如何“organize it in an ordered way”以及如何“divide the information into sections”进行详解。这就需要教师围绕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People take drugs illegally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Some people try them because they are curious. Others take drugs to rebel against their families or society. A number of people also try drugs for the first time because they want to be accepted by their friends who are drug users.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画出主题句和支撑句,推导主题句和支撑句的功能特征,并讨论它们的区别。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总结并呈现知识要点:“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开头,简明扼要地表达该段落中心思想。主题句应言简意赅,开门见山,避免拐弯抹角、宽泛笼统。支撑句为论证主题句服务,使读者明白或接受作者的观点。”随后,以学生作文为例,让学生比较哪种更简洁,在对比中帮助学生检验上述要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举一例:某一段落的主题句是“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hardworking(刻苦)”是其中心思想,那么该段的支撑句都要为论证这位学生的刻苦精神服务。如果支撑句描述这位学生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内容,显然偏离了中心。
(二)紧扣教材内容
高中英语写作内容由易到难地分散在教材的各单元。每个单元的Writing板块,其内容的选择和难易程度都经过反复推敲,编排科学、系统,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依托。教师应摒弃重听说、偏语法、抓阅读、弱写作的教学观,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紧扣教材,把遣词、造句、谋篇纳入写作教学。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 2的Task板块Writing a letter about the Tower of London,教材先通过电台广播节目的形式,介绍了伦敦塔何时建造、为谁建造、建造目的等。再通过对一位研究伦敦塔的专家的采访,帮助学生了解伦敦塔的设计、布局、功能。接着,选编曾经被关押在伦敦塔里面的两位囚犯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哪些人会被关进去,关押在里面的囚犯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等。通过听、说、读的铺垫,教材在最后环节要求学生“write a letter to your parents about the Tower of London”。这样的写作教学内容的编排,既可以让学生有话可写,知道写什么、用什么体裁写、按什么脉络展开、用什么时态表述,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Reading板塊阅读文本的理解,更好地领悟文本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技巧,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系统性不仅体现在同一单元不同板块内容的有机衔接,还体现在不同单元相同板块内容的相互补充。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Unit 1的Task板块Writing a review of a book or story重点讲解如何确定作文时态,即“A review is usually written i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but sometimes we can also u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 review should follow a set outline.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outline as an example”。模块九Unit 2的Task板块Writing informally about a formal topic涉及写作时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的区别。而模块九Unit 3的Task板块Designing a Beijing opera mask则涉及写作中的句法问题,即不能把“Have you been to the USA?”写成“You have been to the USA?”等。这些内容构成写作教学的完整知识链。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取舍不当,该讲解的被省略,该详细的被简化,或者把写作课上成语法专题课,就会造成学生写作基本知识的缺失。因此,教师只有回归教材并紧扣教材,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写作知识体系。
(三)关注写作难点
面对繁杂、零散的写作知识点,追求面面俱到有违教学规律,平均分配课时条件又不允许。教师只有在平时授课、作文批阅、师生交流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在写作教学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例如,针对学生因作文句式简单、字数不够而丢分的情况,教师应该把句子扩写和“借题发挥”作为教学重点。以“我们明天见”的句子练习为例,此句仅需4个英文单词便能完整表达——“We will meet tomorrow”。 但通过“缀加”信息的方法,只需插入一个地点状语,改为“我们明天在电影院入口处见面”,就可以把短句变成长句——“We will meet at the entrance to the cinema tomorrow”。 根据表达需要还可以套用特殊句型,把简单句变成复杂句,以便更清楚地凸显说话人想强调的重点“我们明天是在电影院入口处见面”,即“It is at the entrance to the cinema that we will meet tomorrow”。这种表达在句式上已由平直的简单句变成了语气坚定的强调句,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为了达到增加字数、丰富句子内涵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缀加信息,将句子扩充为“我们明天是在上个月看电影的那家电影院入口处见面”。至此,原本只有四个词且语气生硬的简单句“We will meet tomorrow”,通过插入状语、定语以及改变句型结构等策略变成了有情境、有内涵的高级句型——“It is at the entrance to the cinema where we saw a movie last month that we will meet tomorrow”。 扩充后的句子不仅增加了字数,折射的文采和情感也不言自明。
(四)创新讲评方式
此外,写作教学的讲评方式也应多样化。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范文,还可以请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或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让学生兼具读者和评价者的身份,用“旁观者”的眼光去发现文中可能出现的歧义、冗余、不连贯等错误,有利于学生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
对学生作文中技术性、细节性错误,教师更要善于“见风使舵”。例如,针对“Many people are possible to choose to shrink because of fears in their heart”中词汇运用的错误,一道词汇辨析选择题“Many people are (likely/possible) to choose to shrink because of fears in their heart”可能勝过千叮万嘱;针对“Though she is disabled, she is brave enough to face up to the biggest obstacle in her life instead of complaining”句子结构平淡、语气生硬的弊端,通过句型转换练习“Physically challenged as she is, she is brave enough to face up to the biggest obstacle in her life instead of complaining” 可以事半功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学生人文素养的‘教为不教’教学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YZc/2018/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