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供“仿”“赏”“想”

2019-09-10袁源

关键词:巧思公开课教学效果

袁源

看老师们观课,经常能捕捉到一些有趣的镜头:有的老师一下课就急着上台拷课件;有的老师在观课的过程中击节赞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老师无论课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喜怒也绝不形于色,顶多“微颔之”。揣度这几种镜头背后的心理:第一种大约是希望借鉴好课的经验,模仿教法,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二种可能是希望欣赏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表现形式的艺术之美,领略授课者的教学风采,享受课堂的戏剧氛围;第三种也许是希望发掘公开课的实际价值,理性思考授课者行为的动因,获得深层次的教学启迪。

我以为,这三种心理不分高下,都是教师敬业与爱业的体现。急于“仿”者大多比较年轻,倘若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毫无期待,根本不会乐意学习并仿效。乐于“赏”者呢,也完全在理。課堂教学是艺术,艺术就有观赏性,而开设公开课的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往往更强烈。在这样的课堂上享受教学艺术,恰是对自我难以企及的教学状态的慕恋。谙于“想”者,多能通过不动声色的观察、琢磨、反思,对公开课提出中肯合宜的意见和建议,这正是观课者独立精神和独特智慧的显现。

虽说三种心理不分高下,但假如只抱着一种心理观课,则难免有失偏颇。一味地“仿”,容易忽略自己班级的学情,造成优质教法的“水土不服”;只顾着“赏”,又会导致对教学效果认识的表面化与形式化;过于重“想”,则容易居高临下,招致不耐烦的情绪,影响观课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三种心理状态兼而有之。带着学习借鉴的目的寻觅他人教学中的巧思,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考虑如何让其在自己的课堂上生根。同时,抱着欣赏的心态感受他人教学的魅力,由衷地为其巧思鼓掌。在此基础上,不盲从轻信,本着对教学常识的尊重,根据学科教学的特质,顺应学生学习的规律,总结他人课堂教学的得失,形成自己的认识,甚至努力将这些认识提升到理论的层面。这样“仿”“赏”“想”地观课,对自我教学理念的生长、教学心态的保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都会大有裨益。

事实上,三种镜头并不单一、固定地出现在一些教师身上,因此,“仿”“赏”“想”的三种心理也时常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只不过有时偏重一种,使得观课的效果失之偏颇。如果我们注意了几种心理的合理调配,那么观课的价值自然就显现了。

既然观课者会以“仿”“赏”“想”的心理观课,作为开课者,就得让自己的课可供“仿”“赏”“想”。

猜你喜欢

巧思公开课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常规之外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The Dream of Art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