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畔的菖蒲
2019-09-10黄菲
黄菲
对汨罗江畔人家来说,菖蒲是最亲切不过的植物。一则汨罗多水,菖蒲喜水,溪流、池塘、湖泊、水田边,处处可见菖蒲的身影。二则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植物,而汨罗因屈原的缘故,极重视端午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以避邪祛疫,至今仍是此地的端午习俗。
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先民崇拜菖蒲,将之当作神草。《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先民将农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彼泽之坡,有蒲与荷。”菖蒲极爱清水,生长在溪涧之中,生根于白石之上,有山林之气。菖蒲又名溪荪,即溪边香草,名字很有幽致。菖蒲是气息热烈的植物,与月令相宜。荷花渐开、菖蒲渐盛的五月,亦被称作蒲月。这种菖蒲是指野生的菖蒲,长如剑,韧如丝,宽大肥厚的叶片更有朴拙的味道。菖蒲、艾草、石榴、蜀葵、栀子等都是初夏的莳花,应时的花草带着初夏的气息,蓬蓬勃勃,野气生生,催得时序流转。
菖蒲生于野外则生机勃勃,养于厅堂则亭亭玉立,集野趣与文气于一身,自唐宋起便深受皇家与士大夫阶层的青睐,成为庭园和书斋中的重要观赏植物。曾几有诗写道:“窗明几净室空虚,尽道幽人一事无。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书斋之中,对一盆碧青菖蒲,赏其幽姿,沐其清香,确有一番幽人雅致。何况菖蒲虽非能驱邪避疫的“灵草”,但确实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说菖蒲:“其益智宽胸,去湿解毒,可以使人耳聪目明。”古人秉烛夜读,菖蒲可以收烟护目。同时,菖蒲是极芳香的植物,其香气能提神清脑,于读书人大有益处。
苏轼和弟弟苏辙都很喜欢菖蒲。苏轼曾描述他在书斋中养菖蒲的情景:“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他的“忍苦寒、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是赞美菖蒲品质的最经典、被引用得最多的句子。菖蒲极少开花,故有“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的诗句。菖蒲开花被认为是祥瑞之事。苏辙养了多年的菖蒲一日忽然开了八九朵花,兄弟俩欣喜不已,吟诗唱和。
菖蒲与兰、菊、水仙一起被誉为“花草四雅”,也是画家们乐于描绘的植物。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题画诗云:“玉碗金盆徒自贵,只栽蒲草不栽兰。”金冬心更是甚爱菖蒲,将书斋起名“九节菖蒲馆”。他笔下的菖蒲古拙苍茂,别有意趣。苦瓜和尚、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常以菖蒲为题材作画,郑逸梅更是盛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
最早托菖蒲言志、结菖蒲为友的是屈原。屈原钟爱芳香的草木,他在汨罗江畔流连时,水边那香气浓郁清冽的菖蒲想必曾令他一次次駐足和采撷。《楚辞》中大量吟咏的“荪”即菖蒲:“荪桡兮兰旌”“荪壁兮紫坛”“荪何以兮愁苦”“荪独宜兮民正”……这位以菖蒲为师为友的诗人选择在汨罗江完成他绚丽而又高洁的一生,也令菖蒲与汨罗结下了最久远最深沉的缘分。(选自《芳菲湖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