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葡萄酒在历代皇帝“带货”榜单中排第一?

2019-09-10果栗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凉州唐太宗酿造

果栗

“双 11”的硝烟刚过,想必不少跨境电商也大赚了一笔。其实在古代就已有“海淘”大军,而且还玩得风生水起。?

例如在汉代,葡萄酒还主要依赖进口,只有少数的达官显贵才享用得起。于是有商业头脑的海淘伺机而动。其中一个叫孟佗的有钱人,利用一斗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竟得到了凉州刺史的官职。有人算过,汉代一斗,相当于现代的2升,以常见的750毫升一瓶的规格来计算,孟佗用不到三瓶葡萄酒就换了凉州刺史一职!?

“一斗博凉州”的故事,见于《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读到这个故事的后人,纷纷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苏轼:“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孟佗字伯郎)一斗得凉州。”陆游:“君不见蒲萄一斗换得西凉州,不如将军告身供一醉。”?尽管将士们奋勇杀敌累死累活,还抵不过一斗葡萄酒让人心疼,但至少说明,在中国古代,葡萄酒十分金贵。?

葡萄酒的皇帝粉丝们葡萄酒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原始时期,就已经发现葡萄酒的踪迹。《山海经》《诗经》中多次出现的“蘡薁”“葛藟”,分别就是我国原生野生种葡萄之一。说明当时野葡萄已十分常见,人们知道采集并食用,并且出现人工培育的迹象。葡萄成为酿酒原料,似乎顺理成章。

不过真正有史可考的葡萄酒饮酒文化,出现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将葡萄和葡萄酒,连同西域的核桃、石榴、蚕豆、苜蓿一起带回国,极大的满足了中国的吃货们的口腹之欲。魏文帝曹丕就是葡萄和葡萄酒的拥趸之一,他还将品葡萄酒的见解写进《诏群臣》,疯狂安利他人:?

“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蒲萄说。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脆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

不过当时葡萄酒仰赖西域进贡,物稀价高,所以只流行于王公贵族。到了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法。

葡萄酒的皇帝粉丝从此又多了一位唐太宗。《册府元龟》记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

所谓的“帝自损益”,很可能是唐太宗在自然发酵法的基础上,投入了不同种类或数量的酒曲,进行了独特的葡萄酒酿造试验。在不同的酒曲、曲量的作用下,唐太宗酿成了八种葡萄酒。《太平御览》称唐太宗酿的酒:“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益”。

有皇帝亲自下场做助攻,葡萄酒酿造技术在贵族阶层中自上而下推广开来。唐太宗一度的心腹大臣魏征的酿技就非常好,太宗曾亲自写诗称赞魏征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于是,中国葡萄酒的酿造开始出现大规模工业化的雏形。葡萄酒再不是达官显贵的专享,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这些在当时的诗歌里都有反映。

李白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海,《襄阳歌》云:“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刘禹锡则在《蒲桃歌》写出其种植葡萄的全过程,包括修剪、搭架、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珒,并且获得葡萄丰收。刘禹锡是朝廷命官,关注民生在情理之中,不过能如此准确掌握葡萄栽培技术,可见盛唐时期葡萄种植业的流行。?

当时一大国产名牌,就是凉州葡萄酒,《凉州词》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成为千古绝唱。李白写出《清平调》,杨贵妃赏赐的也是这种凉州葡萄酒。被康熙皇帝视作“大补之物”

《元史》记载“葡萄酒,以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元代统治者以葡萄酒和马奶酒共为祭酒,极大地提高了葡萄酒的地位。

因为酿造葡萄酒不用粮食,加上统治阶层的重视,于是各级官员开始大力提倡葡萄栽培,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有官方示范栽培,葡萄栽培在各地很快推广开来。不光技术辅导,还有政策鼓勵。元朝政府允许民间自酿葡萄酒,且家酿葡萄酒不必纳税。葡萄酒业和酒文化在元代达到鼎盛。元人熊梦祥在《析津志》的“物产”一目中,将葡萄列在“稸之品”中的第一位。可见当时人们对于葡萄及葡萄酒的喜爱与需求。

为保证官方葡萄酒供应和可靠质量,元朝还在一些地区官方酿酒作坊,以所开辟的官方葡萄园的葡萄为原料。这种做法,已和如今酒庄酒的理念非常相似。

明朝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和功效做了研究总结。除了加曲酿造和不加曲的纯葡萄汁发酵法,还总结了葡萄烧酒法。“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这种方法所酿制的葡萄酒俨然现代酸酒工艺所出产的白兰地,就是葡萄蒸馏酒。

清代的康熙皇帝把上好的葡萄酒视为“滋补上品”,为此,康熙于1709年还专门下一道上谕,其中写道:“前者朕体违和,伊等跪奏: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童服人乳之力。谆谆泣陈,求朕进此,必然有益。朕鉴其诚,即准所奏,每日进葡萄酒几次,甚觉有益,饮膳亦加,每日竟进数次。朕体已经大安,伊等爱君之心,不可不晓谕朕意。”据说康熙每天都要小饮一杯,且将这种喜好一直保持到去世。

猜你喜欢

凉州唐太宗酿造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最爱凉州面皮子
那些中国年
凉州七里十万家
黄昏十月末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凉州和酒意象例谈
品味时光“酿造”的味道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