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

2019-09-10尹吉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爱国主义

尹吉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浅出,扩增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接受点,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应该在各个科目及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大爱国主义融合力度,让爱国主义内化为学生自身具有的崇高品德,并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传统及现实意义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远古黄帝为百姓披荆斩棘、开山通道,到近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求变革图富强,再到现代全国人民励精图治以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爱国主义的伟大体现。可以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诗篇。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如何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关乎我们整个民族未来的大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献身祖国建设的精神,是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把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的首要原则就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并把理论和实践统一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德育工作,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而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具体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特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载体,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是符合德育规律的。以生活为载体,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能够更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的细化。

三、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的主要途径

从学生的日常管理抓起,在离学生最近的学习生活的管理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规范教育中,在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他人的行动中充分展现与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育因贴近生活而显得生动具体,也会避免因大谈道理、枯燥无味而让学生反感,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综合我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经验和笔者在班级中的具体操作,笔者总结出以下方法。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管理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三课两集会”细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即在生活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文明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法制教育课上,教育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综合实践课上,带领学生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固化师生爱国情感,定时播放校园广播和爱国诗篇,凝聚爱国共识;积极更新校园橱窗和阅报专栏相关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洒满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

2.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资源

教育需要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也需要有充足的、优质的资源提供保证和支持,选择优秀、便捷、实效的资源,是我校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效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渗透民族责任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源的开发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更深化了活动的内涵。例如,四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彰显了从未有过的民族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宏大的教育资源。我们抓住这一契机,深入挖掘活动内涵,开展了系列活动:(1)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捐款;(2)向各村村民进行宣传,组织由学生和大队辅导员参加的社会募捐小组,到街道和市场及各店面等社会场所开展社会募捐行动;(3)组织学生每人撰写一篇写给灾区小朋友的慰问信。

3.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校本课程

教育的开展,有了专业课程的支撑才会更深入、更系统。我们以综合实践课程为引导,抓住目前我市重视综合实践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契机,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标准化、体系化、本土化,让学生的感知会更形象、更具体、更深刻。

第一,我校开齐了地方课程,坚持“两史一情”教育,开设了国防教育和传统文化两门课程,每周各一课时,为常态化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二,我班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学旅行活动,实现了“三个走进”,即“走进抗日纪念馆、走进军营、走进灿烂的祖国文化”。在“走进抗日纪念馆”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参观海阳博物馆珍藏的地雷战珍贵图片,采访当地的抗日老人,查看当年的战争史料,切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纷纷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学习体会。“走进军营”则通过开学之初的军训,通过日常军事训练陶冶学生吃苦耐劳的情操。军训结束后,我们带领学生观看战士们的队列表演,参观部队的荣誉室、连室,学习内务整理,参与体验战士们的作训,让学生感受到军人整洁规范、雷厉风行和威风神勇的气质,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走进祖国灿烂文化”则是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祖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让其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骄傲与自豪。

4.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灭的文明灯塔。教育内涵的发展,更需要文化作为载体。为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祖国文化,让爱国主义情结真正进驻每个学生的内心、融入血脉中,我校一直努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只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学生才会在德育的大舞台上得心应手,做好祖国建设的小主人。

第一,办好墙报,优化文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挥发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气息。建立名家诗文墙、历史人物长廊、山水文化墙和学生画廊,让学生在每处每地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在诗情画意的美好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第二,依托本地主办的刊物《中华诗文学习》,建立定期古诗文诵读制度,以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学唱古诗歌曲、自编自导诗词小品比赛等活动丰富教育内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黄建全.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学生身边的事情着手[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S1):79-80.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爱国主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方法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