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中篮球活动策略

2019-09-10王青英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活动策略小班幼儿

王青英

【摘要】身体良好和动作协调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发展生活能力的重要基础。篮球活动所涵盖的多种大肌肉动作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小班幼儿身心特点,总结了其动作经验发展阶段性,制订了幼儿篮球活动三项设计原则,旨在为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篮球活动;活动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建议:为培养幼儿一定的力量、耐力等,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多年幼儿园活动实践证明,相比单一的走、跑、跳等运动,幼儿更喜欢如篮球等操控类运动。小班幼儿身体协调性、控制能力较弱,且注意力易分散,参与篮球活动时持续时间较短且易游离活动之外,故小班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采取策略,以提高篮球活动效益性。

一、准确把握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经验

小班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其骨骼、肌肉处于初步发育期,随着适宜运动的开展,小班幼儿的骨骼肌肉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其运动水平也逐渐提升。《指南》在健康领域指出,3~4岁幼儿动作发展应能“能双手向上抛球”。对此,本文以“抛球”动作为样本进行观察,最终发现小班幼儿 “抛球”动作共经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心向上、伸直手臂抱球,手臂僵直,当做抛球动作时往往靠全身跃上带动臂部的力量,双手不懂均匀用力,无法控制抛球方向及高度。

第二阶段:摆动双臂将球抛起,双手能均匀用力,但控制力量、方向有难度。

第三阶段:能有效摆动双臂且用力均匀地将球抛至一定的高度。

第四阶段:能自如摆臂、抖腕将球向上抛起,自主调节抛球高度和方向,全身其他骨骼肌肉能协调配合用力,并尝试曲臂胸前抛球。

从抛球案例可知,相对中、大班幼儿,小班幼儿在实现复杂动作时,是一个经验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用连续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技能,如手臂、手腕、手指、肘关节与身体的协调配合程度,防止开展小班篮球活动时,出现拔苗助长或低层次徘徊等问题。

二、科学设计小班幼儿篮球活动的原则

能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并使其始终保持兴趣,是开展任何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对小班幼儿群体而言,在开展篮球活动时,除拓展球类游戏的丰富性,教师还应坚持三个原则。

1.序列性原则

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是一个渐续性、关联性的过程,“抛球”动作要求幼儿做到“能全身协调配合用力,通过摆臂、抖腕、跳起等动作向上抛球;并能自主调整、控制抛球的高度及方向;尝试曲臂胸前抛球”。故在开展抛球活动前,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程度设计辅助性或前瞻性的游戏活动,如设计“运西瓜”游戏(小篮球模拟西瓜)以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动作技能;设计“小兔跳”游戏以发展幼儿双脚前跳或原地起跳及身体平衡能力;设计“木头人”游戏以发展幼儿静止、平衡、规则意识;设计“看谁举得高”(或“看谁抛得高”)游戏以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向上均匀用力技能;设计“模仿走路”游戏(抱着篮球学青蛙、矮人、老人等)以锻炼幼儿膝關节及上肢力量等。通过一系列辅助活动,教师可准确掌握幼儿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值,从而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调整球类活动项目,逐步提升幼儿走、跑、跳、钻、爬、躲等技能。

2.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游戏是创设一定的情节、角色等并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活动。教师在组织小班篮球活动时,更应注重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进入情境角色不仅是激发幼儿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还是其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教师可把滚、抛、投等基本但单调的篮球动作融入有情境的游戏中。例如,教师可在“抛球”活动中,设“摘果子”情境游戏:活动前,让每位幼儿穿上能粘贴“果子”(小球代替)的专用背心,然后教师把“果子”绑在高低不同的树上,鼓励幼儿用手上的波波球通过“抛”的动作去碰树上的“果子”。幼儿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抛”的动作,从最初无意识抛球,逐渐到有意识对准目标抛,再到掌握“抛”这一动作的核心要领,最后沉浸在摘 “果子”的喜悦之中。

3.创新性原则

趣味篮球游戏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鼓励幼儿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其活动能力得到提高与拓展。例如,在“抛球”活动中,教师可选择《我爱蹦蹦跳》《我的身体》等韵律十足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以愉悦心情进入热身状态;接着以提问方式帮助幼儿打开思路,鼓励幼儿在自由抛球环节中大胆、自信地尝试各种抛球方法。经过实践,教师发现有的幼儿能试着把自己右手上的球抛到左手上;有的幼儿能用力将球抛向前后上下等不同方向;有的幼儿会发挥前期游戏积累的经验,采用屈膝跳起的方法用力向上抛球等。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创意玩法时,应及时表扬幼儿,以期在增强其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其他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当教师发现幼儿错误的用力方法时,应及时纠正,降低幼儿错误经验的积累。

三、充分发挥小班幼儿篮球活动的效益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短线”幼儿的身体发育需要,更要重视幼儿“长线”的学习品质。而幼儿篮球活动是一项集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这项集体活动的开展,还能使幼儿养成交际、互帮互助、克服困难、专心一致等优良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摘果子”活动中,当有的幼儿因错误动作而无法“摘”到果子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引导,使其尝到成功的乐趣;在“抛球”(在两棵树之间挂条绳子,鼓励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将球抛过绳子)活动中,有些幼儿先从适合的高度开始练习,当他发现自己能轻松完成时,会向更高难度挑战;有的幼儿能专注练习对准铃铛抛球的方法……

小班幼儿篮球游戏形式多样,且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根据实际条件、幼儿年龄特征等,珍惜游戏场景的价值性,将体能锻炼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活动中“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参考文献】

王和平.例谈深度学习视角下户外活动的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2018(25):56.

缪颖.浅谈幼儿园开展“篮球活动”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4(07):14.

权怡雯.幼儿园“趣味小篮球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 2017(06):66.

猜你喜欢

活动策略小班幼儿
新课程理念下课本剧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以“活动策略”构建灵动初中数学课堂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
初中英语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