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策略例谈

2019-09-10孙春霞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孙春霞

【摘要】部編版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在编排理念和方式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以期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收效。在教师教学设计和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自读课文教学要么“遇冷”,要么被变相“教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于自读课文在概念、定位和教法上的“模糊”,因此对自读课文教学进行系统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策略

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形式,强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弥补了以往语文教材的不足。而且,部编版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尤其自读篇目,更是这个阅读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起着沟通和连接课内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学生能在自读篇目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自读篇目设置的意义所在,也是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自读”和“教读”

“自读”与“教读”有着不同的目的,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功能。但二者也是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

教读课是举例子、列方法,自读课是把教读课上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教读课是展示台,自读课是练兵场。例如,教师在七年级上册《春》和《济南的冬天》学习中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比喻、拟人的相关知识,这样在自读课文《雨的四季》时,学生就可以提示和运用这些技巧、知识来品析课文。教读强调“教”,目的是学“法”;自读强调“自主”,目的是用“法”,教读是举一,自读是反三。

教师根据一单元中的教读篇目,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根据积累的方法去读自读篇目,自主设计阅读路径,激发自我强烈的探索热情。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一定会用到尚未具备的阅读能力,有解决不了的阅读难题,因此,需要教师“在场”,给予恰当的指导。

二、自读课教学设计原则

要做好自读课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单元整体意识

部编版教材单元设计匠心独运。每个单元由“教读”“自读”及“迁移阅读”构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层进式结构。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分清各个篇目的性质和要求,才能明白教学侧重点,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是教读篇目,两位作者用细腻而优美的笔触描写四季美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去朗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情感,学会用感官来观察和描写景物。那么在处理《雨的四季》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课文:怎样调动感官写景?怎样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还可以与《春》《济南的冬天》相比较,发现写景手法的多样性。

带着这样的单元整体意识去设计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才能不违背部编版教材设计的初衷。

2.学生主体意识

既然是“自读”,那么教师要舍得“放手”。首先,在时间上,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探讨。其次,在方式上,要以学生自主阅读、自我领悟为主,教师切忌完全放手,而是要做好引导。例如,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写人为主的散文,都有典型的写人叙事线索和叙事方式。但《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却是与这两篇有明显的差别的。《列夫·托尔斯泰》是非叙事性强的文章,突出了作者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描写。《美丽的颜色》在叙事过程中加入大量人物原话,这些都是前两篇所不具备的特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以体现“引导”的意义。

3.有取舍意识

学习是一个系统而渐进的过程,不求在一两篇自读篇目中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另外,教师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阅读层次,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读。

三、自读篇目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回顾梳理,激趣“引导”

教师首先不可以给学生带来“自读篇目不重要,可学可不学”的观念,而是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自读篇目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合理而巧妙地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自读课上要把学生带到哪里,达到怎样的目标和效果。 以教学《带上她的眼睛》为例,可以简介或者精选作者《三体》的主要内容或者一段精彩片段,在课前给学生“预热”,以增加学生对科幻文章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捕捉科幻文章脑洞大开的想象力和新奇故事内容的兴趣。

2.对照思维,自主阅读

由已学引入新知,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和自读课文之间的距离,也让教师更容易开展自读篇目的教学指导。例如,教师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已经讲过了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在教学自读篇目《一颗小桃树》时,教师可以将“回顾《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这是怎样的一颗小桃树”作为学习的目标之一来设置。学生在明确的引导下,首先有了自主阅读明确的方向。根据阅读提示和对“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理解,本文中的“物”——一棵小桃树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借这棵小桃树想表达什么“志”呢?带着这样两个问题,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管能读出多少,学生有了之前的知识储备,都不会是漫无目的地浪费时间。如果感觉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难以驾驭,教师还可以将这个问题细化一下:用一个词语、一句话、一段话来认识和评价小桃树,再把树与人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自读学习能力。

3.训练速读,提高效率

自读篇目一般在安排教学时间上相对较少,因此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必要内容,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速读不是要求一味地加快速度,而是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更能有方法与技巧的加入,使阅读的效率更高。如《女娲造人》这类简单而有趣的自读文本,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单元教学提示和文本后面的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想象手法的运用,并为学生点拨速读技巧;关注故事类文章的文本调整,学会抓关键词来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有了方法指导,学生不但能提高自读效率,更能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阅读方法。

4.善于拓展,开阔视野

自读篇目的选材上往往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和主题,又有意识地向课外阅读延伸,旨在通过自读课文的实践,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架构群文阅读和整本阅读体系奠定基础。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去读杜甫青年、中年和晚年的代表性诗歌,再读《三吏》《三别》,并记下其中的经典名句,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可以在同伴中间进行阅读分享,真正体会到“读其文而知其人”。

四、结语

自读篇目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从单篇的阅读走向群文阅读、整本阅读,提升阅读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享受。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去思考和尝试的还有很多,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做法,使之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