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发散性思维实际应用

2019-09-10时晓莉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考分析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

时晓莉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创新能力是发散性思维的体现,也是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上更加高效与便捷。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思考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方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集中思维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在集中思维方式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最实用的,但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智力的开发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仍有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意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其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动力。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产生兴趣。例如,在“乘法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相同数字的连加,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把加法改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加减乘的运用,像“5+5+5+4”怎样改写成含有乘号和加号的算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写出简单的计算方式:“3×5+4=19”和“4×5-1=19”。虽然教学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愿意自觉地思考问题。

独创性思维是针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个别学生能够提供别出心裁的想法和解法。教师要鼓励这种独创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独创性的思考,能够大胆地向教师提出与众不同的质疑和意见,使学生思维发散向创新推进。

二、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要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转变为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简单便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求异性。小学数学的知识并不复杂,但学生年龄较小、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少、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对于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比较容易使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影响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要有求异的心理倾向。教师在教课时应该适当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教师要对有求异意识的学生作出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疑惑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求异意识下获得成功,并使求异意识加强。求异性的思维需要在心理倾向驱使,对于问题就会产生基础知识、解题经验的活跃思想,问题的解答形式也就会不同,形成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任何问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求异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乘除的运算是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这几种运算存在一定的联系,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到求异性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应用题的解答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在从所给条件入手找到解决的方法,有的学生习惯正向思维,有的学生习惯逆向思维,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慢慢化解,对学生进行正逆向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思维上改变以往的定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思想进行转化,训练学生联想性的思维

求异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发展向横向思维广度发展;联想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纵向深度的发展,联想的思维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与这种事物相关联的其他事物,也是发散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注重求异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联想性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转化,这种转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所以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是对学生联想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由此及彼的解题效果。现在的应用题在解题上存在很大的文字陷阱,需要仔细地进行分析,才能够发现正确的解题思路,思维方式能够随时进行转化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就能简捷快速地对问题进行解决。

四、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要具有灵活性,灵活性和快捷性可以达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的目的。在解答问题时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意等形式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应用,在知识的应用中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一题多解在数学的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思想,使学生能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解题的同时训练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关于一题多解的问题,多数学生习惯于惯性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学生普遍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注意对其进行点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切入点进行对问题的思考,训练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式,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找到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式,达到一题多解的训练目的。

一题多问是在数学教学中关于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询问,加深学生对问题记忆。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数字时,可以通过一个数字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回答,像几个人、几只鸡、几只鸭等,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加深学生对数字学习的印象,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题多意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运用情况的调查引起的思维思考,如算式 35 ÷ 5,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意义:①把35平均分成 5份,每份是多少?② 35里包含几个5?③  35除 5,所得的商是多少?④ 35 是5 的几倍?⑤ 5与一个数的乘积是35,求这个数?⑥多少个5相加的和是35?⑦学校有35副羽毛球拍,平均分给五年级的5个班,问每班能分到多少副羽毛球拍?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考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熟练和应用程度,在学习中提高其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方式是多样的,发散性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中创新能力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具有思维训练的积极性和独创性,运用求异性、联想性和一题多问、多解、多意等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題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祖秀娟.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63.

猜你喜欢

思考分析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
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