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校数学教学中培养聋人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019-09-10李忠凯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李忠凯

【摘要】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和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则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追求。但在特校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面对的是聋人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大多先天性或后天性失聪,主要依靠视觉来感知客观事物,所以培养聋人学生思维能力具有一定难度,这也成为特校从事聋人学生教育工作的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灵活运用教材、丰富感知材料、巧妙问题引导、注重实践操作和加以指导点拨五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论述特校数学教学中培养聋人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特校数学教学;聋人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个体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理解、记忆和掌握数学知识,才能灵活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聋人学生由于听力缺陷而对事物的判断、理解能力比较弱,导致思维能力的发展较为缓慢。所以,特校数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根据聋人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不断探索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加强对聋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有效培养和发展聋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进行具体研究与论述。

一、灵活运用教材,培养聋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发展的本质是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过程,也就是将知识转变为技能的过程。所以,特校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并根据聋人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适当、合理地加工、处理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让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更符合聋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实际,让聋人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法则与公式等,从而有效优化聋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最终有效促进聋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为了培养聋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借助教材内容,为聋人学生布置了适当的探究任务。如在学习“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时,笔者借助教材中的信息对此展开教学。教材中每个数字都由一只小鸭子表示,笔者先以8-5这个算式为例,一开始有8只小鸭子在湖边游泳,后来走了5只,还剩下3只,这时,笔者让学生填写算式的答案,很快聋人学生便写出了正确结果。随后,笔者以这种方式让聋人学生计算对其他算式,聋人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果。这样一来,在特校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灵活运用教材有效培养了聋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丰富感知材料,注重知识的直观呈现

聋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视觉认识和感知,所以形象直观是特校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具体来说,特校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学工具和设备,丰富聋人学生的感知材料,将文字变得更加直观,从而使数学知识直观呈现在聋人学生面前,让聋人学生能够在感性认知的前提下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数学知识变得条理化,进而让聋人学生在直观地观察、思考与研究中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其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增强聋人学生的直观感知,锻炼聋人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借助多媒体为聋人学生制作PPT课件,展示实物模型,为聋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对于聋人学生而言,具体的形象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点,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了聋人学生的感知,直观地呈现出本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当展示一张平面图形后,笔者会为聋人学生标明平面图形的名称,从而方便聋人学生记忆。这样一来,在特校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丰富感知材料、知识的直观呈现,帮助聋人学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三、巧妙问题引导,提高聋人学生思维灵活性

问题通常是引发自主思考、探究和实践的关键性因素,科学问题的提出和引导能为聋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动力,有利于提高聋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特校数学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作用,根据数学知识内容的重难点、聋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来巧妙地设置问题,保证问题的启发性、探究性。之后,数学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手语或借助直观教具向聋人学生展示数学问题,充分调动聋人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聋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聋人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提高聋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授“7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高聋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笔者在课程中为聋人学生巧妙设计了一些问题,如2个7是多少?3个7是多少?4个7是多少?为了方便聋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笔者在问题中配有图片,便于聋人学生更好地观察。这样一来,在特校数学教学中,笔者巧妙地用问题引导聋人学生,有效提高了聋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四、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聋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强化聋人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的有效方式,又是提高聋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特校数学教师不能将聋人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和理论中,而要注重实践操作,为聋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材料,给予聋人学生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让聋人学生能够手脑并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并在具体操作中实现直观形象思維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从而充分有效地提升聋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2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高聋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笔者组织了实践活动。笔者为聋人学生准备了若干根小木棍,并让聋人学生摆出2根小木棍。然后笔者提升难度,让聋人学生摆出4组2根为一组的小木棍,并让聋人学生计算共有几根小木棍。这样一来,在特校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实践操作,有效提高了聋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加以指导点拨,使聋人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中包含了一般与特殊、具体与抽象、综合与分析等不同方面,但小学阶段聋人学生独立性较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也不能独立地学习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所以,特校数学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职责与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聋人学生的示范、指导与点拨,善于启发和引导聋人学生,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聋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为了让聋人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聋人学生的运算指导,让聋人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技巧。与此同时,笔者还给予聋人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锻炼聋人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聋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特校数学教师的核心任务与重要目标,是让聋人学生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要素。所以,特校数学教师应以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为教学指导,并从聋人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采用灵活运用教材、丰富感知材料、巧妙问题引导、注重实践操作和加以指导点拨等方法和策略,不断引导、启发和训练聋人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和调动聋人学生的思维潜能,帮助聋人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聋人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能有效发展聋人学生的智力,也让特校数学教学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彭懿.聋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154.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游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精讲巧练”
例谈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