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贤:打破香港警队女性的职务天花板
2019-09-10隋唐
隋唐
来自纪律部队世家,见证香港回归
公开资料显示,赵慧贤来自一个纪律部队世家——父亲是纪律部队的基层人员,两个叔叔也都是属于纪律部队的基层警察。
受家庭因素影响,1983年,20岁的她刚毕业就投考了警队。进入警校后,赵慧贤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与男警接受相同的训练及考核。别家姑娘的20岁除了岁月静好就是奶茶饼干,而赵慧贤的20岁每天都是体能拉练、警务考核......
“上警校时男女警员唯一的不同,就是女警员无法经常‘烧枪’(枪械训练)。当年男警员学习操作枪械时,女警员却被安排学习《保护妇孺条例》,以加强保护女受害人。”直到1995年,香港警队才开始让女警自愿接受枪械训练,赵慧贤第一时间举手参与。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提升自己,以争取更多发展机会”。
接受槍械训练后不久,赵慧贤便迎来了自己警察生涯中最特殊的任务——1997年香港主权交接现场的媒体协调和联络工作。
在接受采访时,赵慧贤谈到了那段特殊的经历:“不同的传媒都派人来到香港,总共差不多有超过8000个记者在香港。“一方面我要保证交接仪式上方便的采访环境,但是另一方面我还要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在保证所有记者顺利报道新闻和严丝合缝的安保措施之间,赵慧贤需要找到一个平衡。再加上很多资料传到手的时间较晚,她的工作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大量判断。不过幸运的是,赵慧贤最终顺利完成了活动现场的任务。
现实版“陀枪师姐”,呵斥“占中”废青
从警36年,赵慧贤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过巨大贡献。治理治安、处理难民、驱散“占中”……这些成绩都已成为她的奖章,刻在了她的警务生涯中。
上世纪那场著名的越南战争,不仅差点将美国拖入泥沼,也彻底将越南变成一个烂摊子,难民问题成了亚洲各国最头疼的事。当时的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自然被英国树立成了“无条件接收难民”的急先锋。来港的越南难民,在1987年就已达2.7万人,1988年为近2万人,到1989年则多达3.4万人。
大量难民的涌入给香港的经济和民生带来了沉重负担,而赵慧贤的挑战正是安置或遣返这些难民。对于这段历史,她说道:“那个时候我们就是大家说的PTU,蓝帽子机动部队。我是带队的副队长,在越南难民有秩序地遣返的行动时做了很多工作。当时,越南难民是不太想回越南的,所以我们在越南难民营里有不少的大型行动,甚至最后跟着他们飞往越南,陪同他们搭飞机。”
这段经历对于赵慧贤来说是难忘的,因为她目睹了不稳定的局势将会给平民带来多么大的伤害。所以在后来香港发生“占中”时,赵慧贤选择了呵斥“废青”,让他们珍惜和平与稳定。
很多女性的职业偶像
在香港,赵慧贤已经成为很多女性的职业偶像,因为她打破了人们对于女性的偏见。
放眼整个香港警队,在上世纪90年代女性警员数量仅仅不到10%,而赵慧贤就是这10%中的一分子。随着以她为代表的女性警员不断发挥出心思细密、反应敏锐的特点,目前,香港警队的女性警员已经占到了16%,其中督察级或以上的女性比例更高达28%,警司级或以上有21%。
凭借出色的成绩,赵慧贤在2017年成为香港警务处首位女副处长,打破了香港警队女性高层的“职务玻璃天花板”。不过谦虚的她曾公开表示:“我觉得无论是男还是女,如果有一个比较正面的思维,那就可以在困难当中看到有彩虹。”
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赵慧贤不光是在工作中证明了自己。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努力寻找平衡。她说:“我觉得作为女性,可能有不同的角色,可能是一位母亲,像我是一个母亲,也是别人的女儿,还是别人的妻子。所以,对自己在时间的掌握方面比较小心,要平衡。身体或者心灵要保持健康,要分配时间在工作和家人、跟朋友相聚,还要有自己的私人时间。”
如此看来,这个现实版“陀枪师姐”是爱岗敬业典范。在她的背后,不光有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还有无数女性在职场奋斗的身影。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