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现状及管理措施

2019-09-10田振友

天津教育·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寄宿生农村小学德育

田振友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逐步提出了素质化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各年级教育阶段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重视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农村小学寄宿生的思想道德教学,由于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设施有限,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对未来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措施

一、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现状

(一)娇惯溺爱导致小学生意志力薄弱

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父母亲绝大多数都长时间在外地务工生活,普遍用金钱和物质对孩子进行教育,加上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过分溺爱,主观上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是最好的养育了,孩子学习成绩如何、思想道德品质怎样都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请。这样娇惯孩子直接导致孩子过分在意吃穿用度的比较,这就直接导致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加上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条件以及师资配备等情况有限,进而影响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寄宿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自私自利

农村寄宿学生因为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像父母陪在身边的孩子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小学生内心自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心理情绪严重的孩子还会对父母、对家庭和社会抱有仇恨心理,也很难和班级同学保持一个良好的相处关系,遇到大部分事情比较自私,并且嫉妒心较强,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良好健康地成长。

(三)传统观念导致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一部分,但因为农村居住环境限制,居民要到镇上或城里才能洗澡,加上寄宿学生在周末回家之后多由老人照顾,直接导致学生十天半月也洗不上一次澡;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不爱洗澡、不爱洗脚,甚至连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的习惯也没有养成,直接导致农村小学生难以保持个人卫生。

(四)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体制不完善

纵观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管理现状,由于校园寄宿生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生活指导教师资源稀缺等导致的寄宿生德育教学引导不到位等问题频繁出现;加之一部分生活指导教师对孩子放任不管,对寄宿生纪律管理不到位,对寄宿生生活照顾不够关心等,进而严重影响了寄宿生德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做好农村小学寄宿生日常德育管理

德育教学是依据一定社会人士和受教育人士的实际要求,遵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借助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为其行为活动等进行约束和指导。就农村小学德育教学而言,绝大多数孩子父母进城务工,多留孩子和老人在家里,大部分孩子上学都要住校;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小学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志在必行。农村小学寄宿生的日常德育教学管理是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要想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寄宿生思想道德素质,生活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寄宿生的日常德育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做好生活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全面落实好《小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定》教学指导,并把思想道德教学工作效果和生活指导教师的工资绩效相关联,从而全面激发生活指导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在学生宿舍设立学生会、勤务小组,全面调动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自我强化的作用,这样的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寄宿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进一步培养寄宿生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二)重视学做相融合的行动化德育教学

德育教学内容具备较强的理论性,但其能够给人们的实际行动提供重要的指导,对行为规范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因此,实际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中,生活指导教师必须重视学做相融合的行动化德育教学。农村环境下的小学教学,尽管不具备城市中的名胜古迹和爱国主义教学场所,但还是能够进一步发掘出存在潜质的德育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环境,运用贴近农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活动进行德育实践教学;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种玉米的劳动体验,劳动中授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学生自主分配松土、耕地、种玉米、运水、灌溉等工作,这时学生在烈日下种地会挥汗如雨,生活指导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并教导学生要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农民伯伯在烈日下种植的辛苦。但这一过程中生活指导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情况布置实践作业,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良好健康发展。

(三)加强学做相融合的活动化德育教学

活动化德育教学主要是将德育知识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当中,并利用多样化的主题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品格。实际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活動化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生活指导教师一定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第一,做好标准化德育文化活动,切实做好寄宿生生活习惯的培养;第二,做好微笑化德育文化活动,提倡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三,做好情感德育文化活动,提倡尊重、宽容的处事态度;第四,做好励志化德育文化活动,提倡我可以、我自爱、我自主的行为方式;第五,做好价值观德育文化活动,提倡辩证看问题的逻辑思维;第六,做好希望化德育文化活动,提倡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处事情感。比如,农村小学寄宿生生活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主题活动,如让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弟子规》,并进行“我是文明小少年”的个人卫生评比活动;让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三字经》,并进行“我为佩戴红领巾感到骄傲”的德育实践活动;让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诵读《论语》,并进行《无处不在的老师情》的德育实践活动;这样的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村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能够锻炼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强化小学寄宿生德育班会开展力度

班会是重要的德育教学方式,着重处理班级同学在实际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心理情绪疏导;因此,实际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生活指导教师必须联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德育班会教学工作,每个班级务必要每周开展一次班会,并且做到每个月都能够组织1~2次的主题班会;例如,班级卫生情况不好,就可以就“美丽就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组织班会,通过让小学生感受到在自己生活学习环境中保持卫生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授课教师还要重视建立家校联合的德育教学工作,时刻和寄宿生家长保持联系,第一时间将孩子的情绪心理以及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告诉家长,并叮嘱学生家长能够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情况;并做好寄宿生家庭情况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学生节假日时在家的生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并分析得出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时刻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对其进行帮助,以进一步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农村小学寄宿生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生活指导教师以及授课教师必须率先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尊重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好农村小学寄宿生日常德育管理,重视学做相融合的行动化德育教学,并进一步加强学做相融合的活动化德育教学,同时全面强化小学寄宿生德育班会开展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提高农村寄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农村寄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独立生活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其良好健康地发展与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慧敏.农村寄宿生生活现状及改善对策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7(36).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寄宿生农村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及时发放生活补助费助贫困寄宿生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