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

2019-09-10岳文慧

天津教育·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幼儿园

岳文慧

【摘  要】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基层阶段的弱势群体,由于情亲的长期缺失,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存在一定的教育问题,对此,农村留守儿童更是需要密切的关心与爱护,在教育期间加以一定的思想指引与教育导向。

【关键词】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管理;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教育管理现状

(一)教育理念、模式传统落后

现今农村幼儿园,由于部分农村幼儿园仍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一味借鉴模仿前人管理经验,导致幼儿园教育效率不佳。例如:一部分幼儿园,鉴于园长与教师身份地位差别,教师恐于展现个人教育思路与方法,刻意追捧传统教育理念,导致有失民主,“管理一言堂”的模式被动呈现。同时,固定僵化的教育体系限制教师发展范围,磨灭教师先进性、创新性思想,导致教育重点依旧故步自封,幼儿园教育氛围低沉郁闷,部分幼儿园趋向“玩吃为主,教育全無”,采用应付式教育手段,忽视留守儿童心智培养与心理关护,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趋向畸形,呈现不良的发展趋势。

(二)农村幼儿教师缺失

随着人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家长以期获得全面、高新发展,为孩童今后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实行远行务工,导致幼儿留守于农村。而农村由于教学环境有限,留守儿童普遍分散,所以政府教育部门投入力度较小,教师选送规模缩小,以致农村幼儿教师严重不足。

(三)环境限制、缺乏适应性教育方式

农村幼儿园教学条件有限、环境贫苦,以致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难以联系社会发展趋向,同时,面对教育部下达“新课改”指令,缺少自主性探索,无法满足社会同等幼儿园教育要求。联系教育实际而言,例如:部分农村幼儿园过分侧重学生安全,实行封闭式管理,缺少社会交流机会,教师一味实行“早中”两点一线的吃喝与玩耍模式,面对相应的心理辅导与思想培育,无法找到正确施行方向,采用“盲人摸象”式探索,由于社会信息封闭,导致幼儿园教育成效甚微,教育水平难以提高,无法脱离“幼儿看守所”性质,导致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得到妥善处理。

二、留守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自卑与自傲的极端性格

1.自卑心理。留守幼儿因为缺乏父母照顾,大部分均为祖辈看护,固然如此,虽可一定程度带来关爱,但无法代替父爱与母爱的重要性。而幼儿思想较为简单,针对其他小朋友有父母接送、怀抱,心中难免产生诸如“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之类的疑问,在长期与其他小朋友的无形对比中,渐渐形成自卑心理,进而导致自卑趋向封闭自我内心。

2.自傲心理。祖辈对幼儿的抚养,虽然有一定的安全维护作用,但是基于传统思想,爷爷奶奶因为感觉父母对孩子有所亏欠,会尽最大程度满足孩童要求,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童存在“我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自傲心理,心感理所当然,稍有不满便撒娇哭泣,与此同时,针对孩子安全维护,趋向“捆绑式”教育,过度限制幼儿发展环境,导致幼儿局限于爷爷奶奶的“小环境”,自傲心理呈现爆炸性发展。

(二)性格扭曲、异常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幼儿趋于他人监护甚至无人监护,其所遇心理问题、与其他小朋友的矛盾,没有合适人选告知,只能深埋心底。同时面对巨大问题,缺乏父母依靠与指引,好比迷失方向的雏鹰,四处碰壁,渐渐封闭内心,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胆小怕事,自我保护意识过度紧张,甚至出现过激的保护行为。

(三)幼儿心理认知导向有误

在留守幼儿的教育中,由于部分父母有所机遇,翻身成为“土豪”,执意灌输给孩童读书不如赚钱的思想,导致幼儿心存读书无用萌芽心理,同时,父母实行“放养”策略,不对孩童发展定下目标,导致孩童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得过且过,处于“混日子”状态,一旦成绩落后,便可能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种种如此,均是早期幼儿阶段埋下的“读书不如赚钱”的错误观念。

(四)教育关键阶段错失

幼儿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喜欢进行好奇性玩耍与求知性探索,面对各方面的奇怪疑问,爷爷奶奶由于知识文化缺乏,年龄精力不佳,无法正确满意回应,导致幼儿的想象构思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被迫限制,无法得到良好发展。

三、农村留守幼儿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家庭原因

在家庭关系表中,父母与幼儿的关系密切相关,正如树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份与氧气环境,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父母的关怀与爱护,才可以得以正面、良性、健康发展。

(二)客观社会原因

1.幼儿园方面。幼儿园作为有别于家庭的重要教育场所,其教育将直观影响幼儿心理认知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良好合理的教育将促进幼儿心理良性发展,但是,并非每个幼儿园都能做到如此,部分幼儿园教育仍存在一定缺陷,基于农村幼儿园而言,教育理念落后、教师严重不足以及环境条件限制,导致幼儿教育课程设定单一,缺乏心理辅导、安全教育,幼儿心理难以得到合理指引与培养。

2.社会方面。留守儿童现象大多出现于农村,而根本性原因是为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社会消费需求,以致农村幼儿父母不得不远赴城市务工。由此可知现今过快的经济发展,导致城市与农村的贫富不均现象严重,我国应合理发布相应举措与政策方案,以缓解当前贫富不均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一)针对个别留守幼儿进行专项教育

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针对个别特定孩童情况,应开展专项针对性教育,帮助其重新焕发阳光、积极的一面。例如:某位小名为刚刚(化名)的孩童,由于父母离异,父亲远赴城市务工,由爷爷一人照顾,缺乏相应母爱,应安排女性教师进行专项教育,在初始阶段,给予一定母爱关怀,加以讲故事、一起玩耍的各方面形式,让孩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爱”的关护,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开设“情感电话”

农村留守幼儿一般由爷爷奶奶抚育,而爷爷奶奶部分不会使用电话等通讯设备,鉴于此,农村幼儿园可基于留守儿童家长实际情况,开设特定的“情感电话”时间,让幼儿在初始阶段不忘父母之音,同时让父母放下心中担忧,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联系,与此同时,可建立特定电话专线,实时反映幼儿心理变化、生活学习实况,让父母心中有底,回归生活后可进行有效教育。

(三)实行孩童绘画邮寄

幼儿园的教育为辅导教育方式,长期与父母分离,孩童难免会产生思念情绪,针对此类情况,鉴于幼儿写字水平尚未形成,想象构思能力丰富,可开展“爸爸妈妈与我”的图画课,让孩童自然而然发挥,图画完毕可著写简单祝福语句,课后进行收集编邮,发往留守儿童父母,让父母正确感知孩童心理状态,同时编辑父母合照寄于幼儿园,贴附于墙面,让留守幼儿每日皆可看见父母,心底铭记父母形象,以便于父母回归感情易于回温。

(四)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不定期施行家庭访问

幼儿园的每个学期之初,可为入学人数暴涨阶段,幼儿园各班级可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针对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个人性格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统筹规划,基于此,详尽记录父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以及爷爷奶奶身体状况,以便成长跟踪式教育。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幼儿园留守幼儿的教育存在自卑、自傲极端性格的趋向、读书认知有误、性格扭曲、异常以及错失关键教育阶段等问题,对此,只有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进行合理的教育,指引幼儿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维认知与道德品质培养,才能使孩子避免陷入成长误区,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艳梅,曾雪梅.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2).

[2]李颖,李敏.预防“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异常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