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好低年级学生“写话”

2019-09-10孟甜

天津教育·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写话小老鼠图画

孟甜

习作教学是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共同构成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长期以来,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觉得作文难教。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刚刚开始由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这是一个质的转变。教师需要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引导好学生“写话”,为他们打开写好习作之门。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谈一下笔者在“写话”教学中采取的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掌握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写作兴趣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他们学习“写话”的共同特点,因此,生动具体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看图写话正是借助直观可感的图画,引导学生直接描述画面上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由具象思维引发抽象思考,从而形成从图像到文字的转化。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的目标是“写话”。“写话”就是为减少学生对习作的陌生感,让他们觉得写作和平时说话一样,用手中的笔把心中要说的话能完整、通顺地写出来。翻开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全册共有三个“语文园地”有“写话”的训练内容。其中两篇是看图写话,一篇是学写留言条。从中可见,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注重写作的应用性训练;另一方面注重看图习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图像,完成描述性训练。这样的看图写话训练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又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第一学段:1—2年级的习作阶段目标,即“写话”:一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二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看图写话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开放而有活力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可感知的自主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这正是语文素养的必备要素和目标要求,也是学生以独有的视角认识世界、抒发他们纯真情感的最好途径。

二、把握教材主线, 阶梯式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阅读跟写作还不怎么得其道,因而经常的历练成了白费。”所以“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了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

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课本中“写话”主要集中在“语文园地”中,八个单元中包含三个“写话”。

写话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写“喜爱的玩具”是对静物的描述、说明,这明显是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用填写式“写话”激发学生们表达的兴趣。教学要求中提到“先和同学交流”,这一点正体现了“写话”训练“先说后写”、理好思路再下笔的过程。在说的基础上写,降低了学生行文的难度,拉近了习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原来习作是把口头语言合理地转化为书面语言,从而真正实现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转换。

写话之二:学写留言条。留言条是应用型的实用文体练习,训练学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写清留言的具体内容或要求。

写话之三:“看看下面这幅图,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快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图画想象画面上没有展现的情节,延续故事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初步创编能力。学生们从图画中可看到主人公小老鼠的表情,由此他们可以描述其内心感受。不难看出,这一训练已经非常注重写作的纵深化发展。

从以上三篇“写话”练习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材编纂者的细致与用心,教学内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描述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逐渐过渡到对事件发展的连贯性、逻辑性的呈现;从静态的物到动态的拟人化小动物;从外在的形态、功能说明到内在的情感表达,仅仅两篇看图写话就深化了教学内容。

事实上,通过翻阅教材我们会发现,在整个学期八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明显多于写话练习,即便是课后练习中的选做项目,如第三课是说一说;识字“场景歌”是说说;第十三课选做也是说说;“口语交际”还是“看图讲故事”,直到教材最后第二十三课选做,才是按要求写一写。这样的内容安排非常适合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由说到写逐渐过渡,“以说促写”,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内部的迁移。

三、以学生为本,创新掌握“写话”的学习方式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后,就进入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选取“小老鼠怎么了”这篇写话为例,就教学准备、学生展示、多元评价和修改完善四个环节进行实践分析。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表达。

有效的写作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写话”提示语提出的要求正是行文的必要因素,以此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写话有本可依。笔者在指导学生“写话”时,先是绘声绘色地读出“写话”要求,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并按照事件发展顺序续写故事。“接下来会怎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注重启发性,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由发挥和想象空间。“大家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电脑屏幕上那个大眼睛家伙是谁?”“小老鼠的表情什么样?”……围绕画面,让学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

2.搭建平台,组织学生自愿展示习作。

经过集体讨论,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把想到的内容都写下来。这时我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按照题目要求,一个一个问题回答,合理组织语言。在学生们完成“写话”后,我让他们自愿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中一个学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个从法国出生成长、6岁才回国的女孩,她没有像绝大多数学生写的那样:小老鼠看到电脑屏幕上的猫吓得惊出冷汗,而是写到:“……小花猫,求你别吃我啊,我的妈妈还在等我回家。”她用不那么纯熟的语言念着自己写的句子。短短一句话,充分体现出她纯真的天性。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把这个学生写的话作为范例讲给全班学生听。“大家说,这个想法是不是很特别呀,想到了妈妈对自己的担心”……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发现每个学生的所长,在共性教学目标上挖掘和展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始终是教育的更高境界。

3.多元评价,助推习作水平。

习作评价是回应教学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习作水平的必要手段。评价涉及写作态度与情感、过程与方法,是否体现了创作者的热情和兴趣,是否展现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用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对习作的鉴赏和辨别能力,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和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經过各种评价后,学生对自己的“写话”内容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落实评价建议,完善习作内容,实现情感升华。我们注意到,在第一篇“喜爱的玩具”“写话”练习中,画面下方明显的位置上写着“我会写在方格纸上” “我知道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这些都是对习作良好习惯养成提出的必备条件,也与《课程标准》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具体要求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不放松对细节的培养训练,注意端正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重视修改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就是学习活动,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因此,开展习作训练不但可以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意识和创造力,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内化优秀品德,完善人格发展。“写话”训练可以通过直观形象,借助图画,锻炼学生观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描述事物发展顺序,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写话小老鼠图画
寓教于乐 以评促学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小学低年段写话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