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海 予以传慧 探航 心之方向

2019-09-10许晓丽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海成长教师

许晓丽

【摘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我们的学习态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我们的教学展望。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梳理教学困惑,明确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成就自己,也成就学生。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我们要在教海探航中做好“导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本文总结了笔者在教学管理、教育理念及教与学的火花中的探航实践,希望能为各位教师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教师;探航;教海;成长

作為一名教师,笔者在一次次知识的汪洋大海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改进中丰满自己。还记得,笔者刚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心里满怀各种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回想当年拿到教材时的战战兢兢,面对那么多学生,站上讲台时内心的忐忑,笔者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一、在教学管理的困惑中探航

曾经的新手教师的困惑——抓知识点还是抓纪律?在现在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可在当时,笔者的内心是在不断挣扎的。面对顽劣的学生,面对每每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笔者非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够胜任这一份工作。在笔者带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总是打乱上课的教学秩序,既定的教学任务也因为上课节奏的打乱而完不成。下课时笔者也不敢离开教室,生怕自己前脚刚走,后脚就有教学事故发生,这真是一段非常紧绷的苦难时期。可是,笔者反观与自己一起踏入工作岗位的同事,为什么拥有同样的起点,同样的不谙世事,同样是碰壁无数,甚至同样遭遇了工作的不顺,她却收放自如。相比笔者的初出茅庐,她似乎更经验老到。是什么拉开了我们的差距呢?在一次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无奈。她拍了拍笔者,笑着说:“精力花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如果你的精力都花在这些顽劣的学生身上,那么你就会被困在这里。你总是投入太多的精力去面对这些干扰,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总是钻牛角尖。谁的班级没几个有个性的学生呢?运用智慧,逐个击破!”听完她的话,笔者觉得自己就像漂在大海中的船只终于找到了灯塔。

是啊,选择的路不同,决定着你用什么样的姿态到达目的地,也决定了你走这条路是越来越顺利还是越来越苦闷。笔者为什么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呢?抓知识点和抓纪律这两点并不矛盾,不是在抓纪律的同时就要放弃原本的教学过程。抓好班级的纪律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现在看来,回想自己当时的盲目和不自信,这是每个新手教师都必须经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去听新教师上课,会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他们的教学常规上的原因。纪律抓住了,经验和摸索就会引领教师的不断成长。其实,这样的摸索不就是“探”吗?探寻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探求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我们要在探寻的道路上不偏离航道,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迎风起航顺利到达终点。

二、在教育理念中探航

海纳百川,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能容纳成百上千的河流。教海,涵纳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所汲。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笔者也有许多疑惑。在学习的天平上,我们究竟应该把成绩摆在什么样的位置?在每个教师的班级中都有这样一批孩子,他们成绩平平,离父母的要求总有一段差距,可是他们除了成绩以外,其余都很优秀。大扫除中能看到他们吃苦耐劳的身影,运动会上有他们为班争光所流下的汗水,班级活动中有他们积极努力的付出。在这个强调成绩、看重分数的社会,我们应该将怎样的教育理念输出给学生呢?

笔者为此问了很多学生:“你觉得成绩重要吗?”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很重要,但大多不觉得学习是为了自己;有的很官方,认为成绩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还有的很现实,觉得不是所有成绩好的学生以后都能过上好的生活,都能赚大钱。在学生的回答中笔者不断反思,我们到底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学习航向呢?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行驶过程中都始终按照规定的航道行进。在这十年的从教之路上,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宽则得众”这个道理的正确性。学生为什么渐渐变得不再爱学习了,那是因为我们过多地看中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学生以为学习成绩可以凌驾于道德品格之上。笔者一直相信,好的教育理念都应当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的三观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的学生,每位学生都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如果某位学生觉得教师十分欣赏他,那么这位学生的向师性就会推动他更好地去努力。笔者在教育实践中从不吝惜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上进的话语、一双能搀扶他们的手和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我们更要在课堂上直接表达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跳出成绩的束缚,全面看待学生,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

三、在教与学的火花中探航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每位教师都将教育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在此输出。课堂上凝结着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智慧。优秀的教学设计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与学的探航中,我们应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教学之初,笔者总是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将一堂课的重难点不断地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反馈。这样一来,笔者逐渐走入了教学误区,那就是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虽然笔者从“教什么”入手,也对学生的学情、学习需求、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但归根结底,教学过程注重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过去,笔者常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总把课堂设计得华而不实。现在笔者更追求课堂的生动性,在教与学这个大舞台上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生只注重学,那么这样的教学注定是中断的,教与学的基础也注定是无力的。在教与学的探航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的眼神和手势中感知我们要传达的教学信息。教师要从学生的神情和反应中洞悉学生的学情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抛出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使学生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主动、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到从教海探航到学海有航—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张俊平.名校长的管理哲学(下)[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海成长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秋天在哪里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美育教师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